邓州福胜寺梵塔
2013-12-19 11:22:14   来源:   评论:0

查看原图
  福胜寺塔
  

 
  福胜寺塔是用来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的建筑物,塔身全部用青砖垒砌,内外壁面用白灰浆勾缝,内部用红粘土粘合。
  
  该塔为七级仿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门向南,塔高38.28米,塔基半径8米,周长44.24米,基座面积200.96平方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有明显收分,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有明显的宋塔特色,每层塔檐都用青砖砌成,斗拱为五铺作,檐口用砖雕椽,枋等,各壁转角砌雕砖,共2000多件,内容有坐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伎乐、宝装莲花和各种花纹砖饰,共计25种,南北壁中间设半圆形拱券门,由南面第一层塔门可进入塔心室,室内设递道,沿顺时针方向盘旋拾阶而上,第二、三层均需先绕塔外檐平座,然后进入向上层登临的梯道而至塔室,四层以上的内室为筒状,不再设递道,内壁以叠涩檐隔层,一至五层平层为八角形,五至七层为方形,第七层南壁设券门。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修葺该塔时发现塔基地宫。7—8月进行了发掘。地宫位于塔心室之下,距地表4.6米,坐南向北,由宫道、大门、甬道、宫室四部分组成。通过发掘在地宫中出土金棺、银椁及佛骨、佛牙、舍利子等28件珍贵文物。


  
  福胜寺塔在州治南关,天圣(公元1023—1027年)间创建,福胜寺塔又称隋塔,之所以称为隋塔,是将原由邓县运往开封的隋仁寿二年邓州兴国寺舍利塔铭,误认为福胜寺塔铭的缘故,塔原为十三层,元至元末兵毁,只保留现存的七层,塔自建至毁,中间多有修复,明清时期规划最大,有邓州八景之一“竹林禅观”之称,塔因得益其合理牢固的结构,至今仍巍然屹立。
    
  邓州市博物馆是在福胜寺废墟上以福胜寺塔为主体建成的,面积1万多平方米。博物馆古香古色的牌楼大门与两厢的对厅长廊,风格古朴典雅,与东南方宋代名相范仲淹的知府署衙及他创建的花洲书院交相辉映。
  
  福胜寺塔因其确切的纪年、独具时代特征的仿楼阁式建筑特征、丰富多样的佛像砖雕,以及制作精美的金棺、银椁等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史、艺术史、科技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福胜寺塔门票
  
  成人票:20元
  
  儿童票:10元
  
  其他优惠:8折
  
  福胜寺塔交通
  
  公交:游景区大巴可直达每两小时一班。
  
  自驾:根据出发点选择路线。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