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西京转运使程能向宋太宗献策,引南阳白河水入沙河,合蔡河达于开封,将南方粮物通过漕运送达京师。宋太宗诏令唐河、邓县、汝阳等八州县民工及兵壮数万人,堑山填谷,历博望、罗渠、少柘山,凡百余里,月余开河道抵方城,因地势高,水不能至而作罢。10年后,宋太宗又采纳阎文逊、苗忠上疏,诏民工和士兵治荆南漕河,然古白河终不可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襄汉漕渠。目前,仍清晰可见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俗称“十万沟”、“始皇沟”。
气势恢宏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波千里,经方城垭口北上。方城垭口独特的构造使中线干渠不穿隧道,不用泵站提水,只需开挖一条宽130米、深20米的明渠,一江清水就可向北涛涛自流。南水北调方城垭口因观赏效果佳,文化内涵、科技内涵厚重,成为南水北调景观轴上最佳观景点,与渠首陶岔、荥阳穿黄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的三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