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小店乡皇城村农民袁海成雇用8个村民,到荒山上为今年新栽种的辛夷做幼林管护。袁海成原来承包了2000多亩荒山,在尝到发展“生态经济”的甜头后,去年又喜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动员在深圳务工的亲戚回乡,又合伙承包荒山8000余亩,建起了万亩辛夷基地,年收入120万元。
无独有偶。去年在外务工的小店乡川店村农民邱峰春节返乡后,针对本乡荒山荒地多的实际,决定投资经营风险较小的林业,毅然拿出多年的积蓄10多万元,承包5000余亩荒山造林,在山场建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在南召小店乡,像袁海成和邱峰这样,通过承包200亩以上荒山造林致富的农民就有20多户。据统计,该县有造林大户1100多个,他们通过精心经营荒山林地、营销苗圃花木、发展林下经济等多种经营,收入大幅增加。而这种热潮源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调动了造林求富的积极性。
今年南召县已有800多个返乡农民工兴林创业,直接带动2000多农民就业,这是南召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共发放林权证19.3万亩,创造了大量适合农民创业就业的机会和岗位,南召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引导返乡农民工承包荒山造林创业,让他们有了新的用武之地,走出了一条以林改促就业、创业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