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人的春节,从来不缺少文化气息,在南阳人眼里,过年就是“过文化”。
“威风锣鼓催春早,盛世秧歌贺岁欢,蛟龙雄狮舞太平,火树银花兆丰年哟……”这不,马年春节,南阳城红红火火,一派欢腾,逛庙会、赏民俗、看展览、博物馆里读历史……人人都喜露眉梢,乐享自己的春节文化模式,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武侯祠里品三国汉画馆里读历史
正月初一,武侯祠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咚咚咚”,一阵密集的锣鼓声,一条金色“巨龙”在武侯祠门前腾空而起,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龙驾祥云;两只“狮子”随着鼓点的变化忽而眨眼卖萌,忽又腾空跳跃……龙腾狮跃,平日里庄严肃穆的武侯祠热闹非凡。
鼎盛中华图片展、石雕艺术展、东汉南都历史陈列展等,以南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各种展览让游客大饱眼福;悠扬的古乐,飞舞的水袖,汉苑内的汉乐汉舞表演让不少游客感叹连连。游客郭维说,“大年初一一家三口徜徉在诸葛草庐、三顾堂、《出师表》石刻之间,在武侯祠里穿越古今,品味三国,别有一番意境。”
春节假期,汉画馆也迎来了高潮,每天的游客有两三千人,是平日的三四倍。
正月初四,郝城带着刚过门的媳妇美丽到汉画馆参观,一幅幅造型唯美、构图豪放的汉画像石图像令这个山东姑娘惊叹不已:“这里珍藏的汉画像石种类太丰富了,让我有种近距离触摸历史的亲近。”洛阳的彭先生早就对南阳汉画向往已久,他特意约上亲戚朋友,组成浩浩荡荡的18人参观团来南阳品读汉画,正好赶上汉画馆举办“汉画精品拓片展”,惊喜之余,连忙用相机将60余幅精品拓片一一定格,说要回去好好品享。
府衙里扮“衙役”财神庙里迎“财神”
唱大戏啦,知府大人赠“百福”喽……正月初一下午,南阳府衙里热闹无比。一群戏曲爱好者弹唱起来,知府大人赠“百福”情景剧也演了起来……看到招募“衙役”临时演员,携同妻儿前来游玩的赵田和张海洋立即加入其中。身着衙役服,肩扛水火棍,观者纷纷请求合影留念,顿时有种明星感,赵田和张海洋乐得合不拢嘴。扮“衙役”,成了他俩在这个年里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儿。
正月初五传说是财神爷生日,民间有迎财神的习俗。在古代,历任南阳知府都要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到府财神庙拜财神,为南阳黎民百姓祈幸福、求富裕、保平安。上午8时30分,“请财神祈福”表演开始,福、禄、寿三星伴随着声势浩大的花轿队伍,三步一拜,请出财神……伴随着阵阵锣鼓声,舞狮、划旱船等民俗表演引得游客连连叫好。鞭炮阵阵,香烟袅袅,“请财神祈福”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大家争相鸣钟击鼓讨个好彩头,企盼新的一年“马上有财”。
异国学子过大年书店充电墨香浓
中国人过年那叫一个热闹,连外国人也忍不住加入进来。这不,分别来自于俄罗斯、贝宁、纳米比亚的8名外国留学生受朋友裴晓邀请来到南阳,学着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中国年”。他们对中国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特别是来自贝宁的马宇思,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除夕晚上,他们和裴晓的父母、家人、朋友,还有南阳作家群著名作家、市人大副主任秦俊等人一起,欢聚在亿安地产的大餐厅,热热闹闹地学着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共迎马年。
利用七天小长假到书店“充电”已成为许多市民过年的一种选择,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新思维图书城,随处可见读书、购书的市民。静室一隅,独享墨香,让心灵在优美的文字中涤荡沉淀,让知识的力量丰盈自我,这种慢乐时光令不少人乐此不疲。“因为家在外地,所以到书店看书成了我每年春节的主要活动,难得有整天的时间来学习提高一下。”在南阳一广告公司任职的李思明说。小姐妹亦宣、亦婷,每人都捧着五六本图书满载而归,“父母让我们自己支配压岁钱,买几本喜爱的图书,不仅能开眼界,还能与小伙伴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值!”
五朵山上逛庙会游园广场喜乐多
登山祈福、看民俗表演、吃传统小吃、玩游戏节目……过年逛庙会就像是看“春晚”一样,是南阳人春节里必不可少的节目。南召五朵山庙会远近闻名,每年的春节庙会吸引着大批游客。正月初一,庙会更是喜气洋洋、热气腾腾。除了登山祈福重头戏外,“煎、炒、炸、蒸、煮、焖、烤”上百种各地特色小吃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唱大戏、拉洋片、变戏法、耍中幡、皮影戏等民间表演趣味横生,还有那用高粱秆和彩色纸片制成的玩具风车、用彩色面团制成的“面人儿”、各色各样的彩色面具……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怎么逛也逛不够。
除了走亲访友,人们还会携家带口晒晒太阳,嗅嗅花香,到游园广场去享受休闲,感受亲情。瞧,人民公园人流如织,五花八门的游乐项目,香甜诱人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塑,还有一票戏迷的“草根大联欢”,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淘气猫游乐园里人气爆旺,红红的山楂,雪白的棉花糖,清脆的琉璃卜噔,玩疯了孩子,乐醉了大人;看,解放广场的天空也异常炫美,一只只色彩艳丽的风筝竞相飞舞。甩陀螺、抖空竹、练轮滑……不分男女老少,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愉悦身心,品享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