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汇成海,千星耀夜空。在《大爱无疆》栏目中,我们采撷到不少普通居民的荧光小善,他们发自本能、朴素、微小的爱心行动,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大爱胸怀。
下岗女工徐东清,从一个脑瘫儿的母亲到50名残疾儿的妈妈,从一个失业下岗女工到自强不息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她致力于特殊群体康复及托管,共为180多名脑瘫患儿进行了康复训练,接收210多名自闭症儿童、260多名智障儿童入托教育,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希望;“爱心妈妈”程义敏为收养的脑瘫女儿寻医问药,从不言弃……从这些平凡人的点滴善举中,我们看到的是更真、更善、更美。
见义勇为的镇平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在探亲路上救助车祸伤者,并积极化解纠纷,为受害人挽回损失;南召县法院法官在南河店镇胡垛岭附近及时救助一名重伤男子,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出租车驾驶员在拾到乘客遗失的3000多元打工钱后,积极寻找失主,物归原主;市公安局卧龙岗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民警,为病重患儿开通绿色通道,一路护送,顺利到达医院,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友善、温良、古道热肠。
暖心事 众人帮扶脱困境
做好事、献爱心、讲奉献,已经从个体自发行为变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向善成为一种潮流、一种风尚,在越来越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每年春节前夕,各级政府、工会、妇联、团委、企事业单位等纷纷向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或捐助现金,或赠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高考过后,团委、企业、爱心人士等都会为贫困大学生送去关爱;每到儿童节来临,社会各界都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孤残儿童、留守儿童,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当邻里朋友、同事职工突患重病、遭遇变故,单位领导、同事、同学、友人都去积极帮扶。
身患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的11岁女孩侯苑,在南阳医专二附院医护人员网上募捐的帮助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医院还组织职工为其现场捐款8000余元;内乡10岁患病男孩黄冠喜,收到陌生夫妇送来的2000元爱心款;宛城区红泥湾镇的贫困学生王岩,在面临辍学的困顿时刻,受到热心人士王书瑞的帮助,为其联系学校,使其重返课堂;南阳农校学生孙媛家中失火陷入困境,学校师生为其捐款1.74万元;市十六小校工李遂营妻子患骨癌,学校师生为其捐款6000元。
…………
在这些处于危难中的人急需社会帮扶的时候,许许多多爱心单位、企业和个人为他们送来关怀和温暖,不少人甚至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他们认为,这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然而正是这点滴举手之劳,让更多陷于困境中的人重拾信心,看到光明和希望。
关爱事 全民公益传真情
《大爱无疆》栏目将这些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汇集起来,营造出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将爱心和友善接力传递。
从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代理妈妈”到结对帮扶乡村贫困家庭;从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到为盲童募捐旧挂历;从为山区孩子圆梦到捐建乡村学校……这些行为中,有爱心单位、企业主动伸援手的,如天冠集团捐资10万元为卧龙区环卫站60名环卫工提供一年的免费早餐;有出于个人意愿,自觉捐助的,如七旬老人李正梅用自己的积蓄为山区孩子购买两万多支铅笔,其行为带动其他爱心商家纷纷前来捐助;有创业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的,如南召县南河店镇韦湾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闫万乐,出资4万元为当地父老乡亲请来剧团唱大戏;方城县广阳镇民营企业家杨金坡,5年捐资10余万元用于改善母校教学条件。
从个人到单位、到企业、到团体,参与慈善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开展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捐款数额越来越多。爱心企业宛运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贫困大学生、救助特困家庭、捐建乡村小学等,集团自改制以来,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价值2000余万元;中石油助学项目捐助社旗县300万元,并赠送电脑200台;爱心团体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为灾区捐款捐物,开展各项志愿服务,为希望工程、助残扶残等组织过50多次社会募捐活动,帮助困难人士渡过难关;南阳义工联社成立两年来,开展志愿活动百余次,累计参与人数400余人次;南阳师院“雨佳爱心服务队”,开展“爱心超市”、送“爱心包裹”等关爱留守儿童、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将一个人的公益发展成一个团队的公益。
寥寥数语的感人故事、张张温情的瞬间定格,虽无惊天动地的义举,但一样碰触到心灵深处,传递了人间温暖,汇集着正能量,同时也激励更多南阳人向善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