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蒿坪村第三年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春晚”了。这场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学生和留守老人儿童自编自导自演的“草根春晚”,成为村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演出当天,海拔近千米的蒿坪村,虽然下着小雨,气温在5℃以下,但天刚黑,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村文化大院,等待着晚会拉开大幕。
尽管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精致的装束,但歌曲《父亲》、《母亲》,诗朗诵《感恩父母》、《我的中国梦》,小品《校园趣谈》、《别怕,有我在》,舞蹈《我相信》、《Itisok》,曲剧《卷席筒》、《陈三两》选段等31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熟悉的人唱俺们熟悉的调,演俺们熟悉的事,歌也好听,舞也好看,效果一点儿也不比央视春晚差。”走下舞台的“演员”陈金锋高光地说。
说起组织“村晚”的初衷,村支书王振宏说:蒿坪村地处偏僻,全村7个小组、640口人散居在9平方公里的大山里,这里距集镇20多公里,距县城70多公里。每到春节前夕,外出打工的、上学的都回到村子里,大人们不是打牌就是喝酒,小孩子们不是看电视上网就是睡懒觉,还经常闹出不和谐的事来。通过举办“村晚”,他们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村民的心凝聚起来,同时也给“民间艺人”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70多名老少演员有板有眼地表演,唱出了内心的喜悦,跳出了饱满的精神,舞出了奋进的信心。今年63岁的张大娘是演员中年龄最大的。她说:“自从参加村里的舞蹈队后,身体更棒了,我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晚会“总导演”、大学生王冠威和刘冬丽说,为了“村晚”演出,大家筹备了一个多月,演出的道具大部分是自己动手做的,还有一些是村民自发捐赠的。“如今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对文化的需求也更高了,相信明年我们的‘村晚’一定会更精彩。”
晚会的另一个看点,就是在节目演出的过程中,表彰由村民评选出来的模范村民、道德模范、敬老楷模,让乡亲们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伴着《难忘今宵》动人的旋律,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蒿坪村春晚落幕,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辛苦在外工作一年,今天在家门口赶上了‘村晚’,还献上了绝活,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啊!”务工返乡人员宋宝洲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