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

2013-09-23 10:01: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摘要]南阳圣贤

  
  范蠡,字少伯,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传说中的中国文武四大财神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因其经商才能独具一格,更是被后人誉为中华儒商的鼻祖。
  
  据史料记载,范蠡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身退后,携西施隐逸江湖,经商作贾,十九年间前后三次聚财千金,乃至巨万,又数次散尽其财救济贫困及亲朋好友。赚钱自如,散钱亦自如,乃大智慧之人。在四大财神中,范蠡被称为文财神。
  
  中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从蠡墅出发,泛舟五湖。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思想
  
  在春秋时期,范蠡的老师计然就对“低吸高抛”有过经典论述: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计然是范蠡的老师,名叫辛文子,是晋国逃亡公子的后代,是一个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技术精湛的“相者”。范蠡将老师的经商经典融会贯通,著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中均有记载,但皆已流失。
  
  范蠡用计然传授的方法,到山东定陶去经商,因为他认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与四方的诸侯国四通八达,货物交易起来十分便利。范蠡的方法是治理产业,囤积居奇,但是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是苛求他人。他认为善于经营致富的关键是:能够任用贤人,懂得把握时机。在19年的时间里,范蠡三次赚了千金之财,两次都散给了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到了晚年,范蠡精力衰竭,把产业委托给了子孙,变成了家族式的企业。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产业,继续滚雪球式的发展,终于有了家财巨万。
  
  范蠡具有深邃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他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他的经济思想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范蠡认为,越国善蚕桑,齐国善耕锄,秦国善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长处,经商就是促成各国的交流。在重农轻商的传统社会中,这样的见解难能可贵。他在经济上主张“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得时不成,反受其殃”等观点,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变化。范蠡运用这一经济思想治理越国,达到了民富国强,雪了国耻。在功成身退之后又用他的经济思想从事经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巨富,史称陶朱公,“陶朱”便成为巨富的代名词。范蠡成为后世商人供奉的偶像,谓之“商圣”。
  
  相传范蠡还是十六两老秤的发明者。据说当时为了设置秤的度量衡单位,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两秤的“秤星”,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一用就是两千多年。在民间,范蠡被尊为财神。南方很多百姓家里敬财神,都是一文一武,武财神是赵公明,文财神就是范蠡。
  
  作为商人,范蠡还是我国重视消费者的第一人。他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为消费者谋”。民间流传,范蠡离开句践,携西施,隐居吴县,从事手工业制作。把乡人不买的竹子,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长的制作战塔竹,短的制作成竹扫帚。别人不买的芦苇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长的编成芦苇席,短的编成芦花扫帚。买别人不要的树垛,粗的制成贴板,细的制成棒杆。范蠡和西施将货物用船运到东桥售卖。有一位身穿粗布衣的嫂子一定要买一把好看的芦花扫帚,范蠡反尔不卖,众人不解,范蠡说:“这位嫂子家境贫寒,家地面潮湿,不适合用芦花扫帚。”有一位小孩买贴板,付钱之后转身就跑,范蠡叫住小孩,众人不解,范蠡说:“因为人多,为防止小孩迷失,叫住小孩。”并将多余的钱退给小孩。有一位老头买扫帚,范蠡收钱后,并不给帚,众人不解,范蠡说:“人多拥挤,老头体弱行动不便,故而收钱不与。”直到人散,才将最后一把扫帚给老人。
  
  范蠡是水产渔业的祖师爷,公元前473年春秋战国时代,范蠡在蠡墅隐居时,所著《养魚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魚专著,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三、四十年代,,比《养魚经》晚了200多年,其中就摘录了《养魚经》的内容。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考证,根据古籍文献记载,得出两条重要论断:一是“中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魚最早的国家,远在殷商时代即开始了养鱼。”二是范蠡《养鱼经》“是2400年前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也是养鱼的始祖,对世界养殖学史来说是有重要价值的文献。”在这部书中,对养殖对象、建造鱼池工程、密养轮捕、良种选留及产子孵化等方面均有论述。范蠡的《养鱼经》不论对我国历史上的养鱼业、水产养殖学或欧洲养鲤事业的发展,均起了相当的作用;而且即使是今天,它对我国的渔业生产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据《三农纪》记载,春秋时范蠡离开越王勾践以后,涉三江,入五湖,在太湖一带养鹅致富。兴一国,灭一国,“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没做到。两人几乎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只活到五十出头。而范蠡却做到了,他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还善于“保存自己”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毅然辞去。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范蠡激流勇退,“悄然而去”,说出了“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是中国历史上主动辞官下海第一人。
  
  治产经商,富至巨万,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继项背。范蠡身体力行,饲养五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总结一套管理术,专著《致富奇书》填补历史空白。提出“物价贵贱随供求关系变化”之理论,开认识价值规律之先河;后人对富翁以“陶朱公”相称,即由范蠡而来。范蠡在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等重大领域均有建树,集老子、孔子、孙子思想之大成,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他的重人重谷、韬光养晦、兴国方略至今仍可借鉴;他主张商品流通、平抑物价、先富带后富,提出经商要“择人任时”的经济思想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
  
   
  评价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司马迁还在《史记》中专门辟《货殖列传》,将范蠡等经济人物列入其中,记叙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过程和当时各地的经济情况。
  
  
  歌曲
  
  作词:乐儿作曲\编曲:李金龙
  
  他出身贫寒但文韬兼略聪智兼敏睿
  
  他学富五车地理天文满腹存经纶
  
  自古烟波兴风浪苎萝村里求佳人
  
  泛舟五湖自由吟敢问圣翁是谁人
  
  商圣范蠡好似神持久防卫护国门
  
  后发制人弱胜强雄才大略谁与争
  
  商圣范蠡好似神急流勇退弃官门
  
  一身布衣白手起千万黄金于一身
  
  于一身
  
  他三迁国都智以保身心胸藏韬略
  
  他无所不精商以致富散金于百姓
  
  自古烟波兴风浪苎萝村里求佳人
  
  后发制人弱胜强雄才大略谁与争
  
  一身布衣白手起千万黄金于一身
上一篇:医圣张仲景
下一篇:科圣张衡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