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 方城成崛起新“硅谷”

2013-09-25 17:42:44   来源:南阳网   评论:0 点击:

[摘要]方城成崛起新“硅谷”

  北依苍翠德云山,南临潋滟望花湖,在巨浆划风当空舞的风力发电场下,坐落着一个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南阳迅天宇硅品有限公司,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之为“方城多晶硅”。
  
  这个深处中原腹地,被绿树和鲜花掩映、宁静清幽的工厂,创造了一个神话:从2005年12月到2010年5月,在4年半时间内,一支科技精英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攀登上了多晶硅科技的峰巅——用物理法工业化生产出了纯度达到99.9999%以上的多晶硅,单位产品耗电量仅为同类企业的三分之一,年产能达到了380吨。6月30日,“方城物理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全流程工艺贯通后,随着七号车间的建成投产,该公司年产量将达到1800吨。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全物理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工艺,它标志着迅天宇站在了全球多晶硅生产领域的前列。
  
  4年半时间,“方城物理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实现了由实验室研究成果到工业化生产的华丽转身。
  
  4年半时间,一个接一个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依托多晶硅,产业链迅速拉长。德云山下起“硅谷”!
  
  从此,世界多晶硅产业格局将被改变;从此,中国在此领域将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决定权。
  
  一个传统的内陆农业大县,一个与世界前沿科技几乎无缘的工业经济欠发达县,是如何成长出这样一棵高新科技参天大树的?
  
  一
  
  多晶硅缘何凤栖方城?破解这一神话,方城迅天宇公司董事长高文秀博士的话一语中的:“我之所以选择基础条件较差的方城,是基于方城县的领导们对发展多晶硅产业重要性的高度认知,对多晶硅产业广阔发展前景的准确把握,为当地经济发展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和他们百折不挠的感人精神。”
  
  2005年,方城县主要领导了解到,多晶硅作为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是21世纪高科技信息产业和环保新能源、医疗保健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的支撑。当时国内多晶硅原材料需求量的96%依赖进口。而方城则拥有丰富优质的硅石矿,二氧化硅平均含量99.2%,储量达5000万吨。县委、县政府当机立断,把硅石作为项目推介的重点,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2005年初,当了解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高文秀博士为首的科技攻关团队研究出“物理法”制备多晶硅技术后,方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喜出望外,迅速出击,通过各种渠道与高博士取得联系。
  
  然而,捷足先登者已为数不少,山东、云南、内蒙古、山西等地的8个地级市已捷足先登,正在与高博士洽谈合作事宜。与竞争对手相比,方城处于明显劣势。
  
  怎么办?硬件不行在软件上下功夫!
  
  真诚是金。方城的决策者们以情感人,用真诚的心去争取信任,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使多晶硅项目落户方城。
  
  4年过去了,虽然方城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有所调整,但对多晶硅项目的服务和支持没有丝毫放松。用县委书记梁天平的话说就是:“方城县的每一个领导干部无论何时都是多晶硅的一线服务员!”
  
  二
  
  项目建设,资金是基础。在达成合作协议后,方城县迅速行动起来,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寻找、联络投资商,构筑融资平台,确保初始注册资金6000万元在2005年12月31日前全部到位,使这一项目在预定时间内准时启动。作为一个财政穷县,其中的困难、艰辛可想而知。这使高文秀博士深受感动,为答谢方城县的大力支持、优质服务和高效快捷的作风,高文秀博士把他发明的这种方法命名为“方城物理法”。
  
  方城多晶硅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建设规划总规模为年产6000吨太阳能电池等级多晶硅,其中99.99%—99.999%纯度多晶硅3000吨,99.9999%—99.99999%纯度多晶硅3000吨。
  
  为使项目建设安全、科学、高效,方城县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指挥协调小组,建立了项目运作协调服务机制,为多晶硅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贴身服务。公司注册成立、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等工作,县主要领导带领团队和公司人员,亲赴省、市办理。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用水、用地等若干事项,县委、县政府召开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现场办公、就地解决。
  
  2007年9月,正是多晶硅项目研发的关键时期,后续资金出现了“断档”。方城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0万元,解了项目建设的燃眉之急。
  
  2008年1月20日,罕见的风雪寒流袭击方城,方城110千伏变电站至迅天宇公司厂区的两条35千伏输电专线跳闸停电。接到报告后,电力系统立即组织上百人的抢修突击队,顶着罕见的暴风,冒雪攀铁塔、破冰块,连续奋战4昼夜,终于完成了修复工作,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电力支持。
  
  三
  
  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业、新技术,方城多晶硅项目和“方城物理法”生产工艺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7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南阳视察工作时,亲切接见高文秀博士,并详细询问企业发展情况,对该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城物理法”提纯多晶硅技术十分关注,指示:“要大力支持和保护这个技术,对南阳的硅矿资源也要保护好,合理利用好”。
  
  2010年1月12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刚到河南工作不久,就深入迅天宇公司调研,并对此项目寄予厚望。
  
  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方城多晶硅项目更是关爱有加,经常到项目工地调研、现场办公。
  
  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给多晶硅项目带来的是顺利健康推进、裂变式发展,其速度日新月异:
  
  2006年10月,完成纯度为99.9999%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工艺中试,含硼量低于0.01ppm,几乎超出了物理法的理论极限。
  
  2007年1月,年产1000吨99.99%—99.999%纯度的太阳能电池等级多晶硅项目已竣工;8月,一期工程成功点火,并达到了2000吨的产量;10月,成为国家发改委扶持的四家多晶硅项目之一,获得2000万元资金支持;11月,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50强企业”。
  
  2008年3月,美国IDGVC公司入资参股1200万美元。
  
  2009年11月,在“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方城多晶硅被评为“中国50个最具投资潜力的清洁能源项目”;12月,通过国家高纯硅材料高技术重大专项——物理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全流程工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验收。
  
  2010年6月14日,在上海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方城物理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顺利通过了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组织的专家鉴定。这是物理法多晶硅技术在全国首次通过专家鉴定。
  
  明年,方城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500吨。
  
  四
  
  “方城多晶硅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项目,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高技术企业,它是一个发动机,一个火车头,将带动起一个完整的产业,方城乃至整个南阳市,将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使产业格局得到重大改变。”谈及多晶硅项目的影响,梁天平豪情满怀。
  
  以多晶硅项目为重要支撑,今年4月份,方城县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批准为“一区两园”,园区规划总面积约13.6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已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初步编制,报省发改委审批。方城县将以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应用科技示范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新能源研发、产业化生产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方城也将成为产城一体的创新型、文化型、生态型现代化新城区。
  
  据介绍,5年内,该公司99.9999%纯度太阳能级多晶硅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产值将达到120亿元,下游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项目,已由同在一个园区的南阳广宇太阳能有限公司承接,系统集成应用产业正在加紧规划,装机容量为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之中。
  
  依托从矿石提炼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条龙生产,太阳能发电成本将由目前的1元以上降低到0.6元,太阳能发电将在新能源利用,乃至整个能源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成为方城县乃至南阳市实实在在的阳光产业。
  
  转型、提升,新能源的曙光已经喷薄而出。不远的将来,方城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太阳能之城。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