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

2013-09-26 18:29:2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摘要]  近年来,新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构建三个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综合载体,按照四集一转的基本要求,立

  
        近年来,新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构建三个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综合载体,按照“四集一转”的基本要求,立足县域实际,发挥产业优势,科学编制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础条件,培育产业集群,经过不断努力,产业集聚区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载体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全省劳动关系和谐模范产业集聚区”。新野县产业集聚区主要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产业特色鲜明。我们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一体”的发展要求,围绕棉纺织、畜牧、蔬菜特色产业和光电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县产业集聚区、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和蔬菜产业园区。县产业集聚区以白河为轴线,以县城为依托,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分为纺织服装产业园和光电电子信息产业园两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西区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面积9.4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东区光电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以光电电子产业为主导。目前,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19平方公里,共入驻规模以上投产企业77户,其中固定资产超亿元企业41户,光电电子企业13户,服装加工企业4户,纺织企业42户,拥有纱锭70余万枚,织机3000余台,吸纳就业3万多人。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利税14.7亿元,综合实力排序在全省居第26位。今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3亿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3亿元,利税8.4亿元。
  
  二是项目支撑有力。把开放招商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关键举措,充分发挥产业、市场、人才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和“返乡创业工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围绕棉纺织、食品、光电特色主导产业,引进建设了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集聚步伐,提升发展水平。今年上半年,共洽谈项目56个,签约项目23个,合同引资69.8亿元。新开工项目15个,鸿兴达鞋业、闽商服饰园等总投资45亿元,平均投资额3亿元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项目投资方中有3家上市公司,新纺公司、广东国星光电公司、江西正邦集团,2家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这15个项目,都是完善纺织、食品、光电特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尤其围绕纺织行业,投资上马了仓储物流、纺纱、织造、印染、针织服装项目,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彰显了产业集聚区的纺织特色,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特色立区、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三是产业集聚度高。在纺织产业发展上,我们突出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企业向大集团迈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目前,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发展到4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5%,以上市企业新纺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棉花加工-储备交易-纺纱-整浆-织布-服饰加工”产业链,集聚发展水平提升。在光电电子产业发展上,培育壮大了鼎泰电子、凌峰明远电子等13家光电企业,光电电子产业集群初具雏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LED产业链,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我们严格规划管理,对项目入驻标准、投资强度、建设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制定了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和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项目退出机制,有效促进了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
  
  四是功能配套完善。按照“三规合一”要求,统筹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推进空间一体布局、资源一体配置、设施一体推进、服务一体共享,实现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整合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城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加快了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检验检测、产品展示、信息网络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规划投资10亿元,新修道路42公里,升级改造道路8公里,建成对外连接道路48公里。规划建设了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和供电设施;规划建设了集综合研发中心、棉纤维质量检测中心、环境监测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依托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了职业教育中心和职教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了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