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育花菊飘香

2014-11-12 09:39:41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退伍返乡的他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流转土地,经营菊花产业,以军人的作风、青春的激情,书写着崭新的人生篇章,绽放人生的芳华。他,就是社旗县太和镇退伍军人刘欢欢,一个决心在黄土地掘金的年轻人。

  365滚球投注讯 退伍返乡的他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流转土地,经营菊花产业,以军人的作风、青春的激情,书写着崭新的人生篇章,绽放人生的芳华。
  
  他,就是社旗县太和镇退伍军人刘欢欢,一个决心在黄土地掘金的年轻人。
  
  昔日去军营  今朝返家乡
  
  近日,记者在社旗县太和镇芝麻张村见到刘欢欢时,稚气未消的他正挽着袖子,带着工人在田间采摘菊花,满脸丰收的喜悦。放眼望去,一簇簇雪白的菊花在田野中竞相开放,几十位弯腰挎篮的采菊工人点缀其中,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2008年,为圆“军人梦”,刚高中毕业的刘欢欢就参军入伍。在湖北省麻城市的5年军旅生活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一名普通战士晋升到排长,军营,磨砺了他的意志,也增强了他的勇气。
  
  2013年,25岁的刘欢欢退伍返乡,随即着手发展菊花产业。“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觉得土地就是根,相比外出打工,不如承包土地自己干长远。”他说,在麻城,家家户户种植菊花,经济效益相当高,但那个地方是山区,土地不连片,无法机械化耕种,形不成规模效应,而社旗是一个平原县,非常适合菊花的产业化种植,受此启发,刘欢欢有了回家创业的打算。
  
  创业有信心  土里掘黄金
  
  刘欢欢种菊花的想法,起初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家里说啥也不同意,没办法我带他们去当地考察,他们发现市场前景确实很好,最后都同意了。”刘欢欢笑着说,请家人去麻城,除了想征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外,也是为了顺利洽谈菊花种植业务。
  
  2014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刘欢欢用50万元注册成立了社旗县耕耘家庭农场,并以每亩6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20亩,合同期5年。农场还与麻城崎山缘菊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以每亩200元的价格购进杭白菊菊苗,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成熟后按市场价全部回收。
  
  困难比刘欢欢想象的要多。今年夏天,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秋季连续的阴雨天气,还有管理不到位,菊花死了不少。“有一次菊花生病,一开始想着不碍事,随后看控制不住病情,就赶紧叫技术员过来,因为距离远耽误了时间,最后还是死了不少棵。”刘欢欢说,种菊花是个细心活,锄草松土,打头打杈,施肥浇水,一点也不能马虎,特别是病虫害,必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现如今,他每天利用网络、书籍、培训班给自己充电,一心钻研菊花种植技术。
  
  春植希望苗  秋收致富花
  
  “摘菊花活轻累不住人,按斤开钱,当场结清,一天就能挣100多元,一季菊花摘下来起码有2000元收入,挺划算的。”61岁的王大妈笑着说,她把家里的7亩土地流转给刘欢欢,除租金外,她和老伴还在地里做些管理菊花的活,每月还能收入1000多元。
  
  在地头的空地上,摆放着一台称,不时有人把采摘的鲜菊花拿来称重。停靠在路边的一辆卡车上,鲜菊花像小山一样堆得满满当当,等待外运。“鲜菊花不耐存放,这车菊花一会就要运到湖北进行烧烤,每斤7元钱。”刘欢欢指着满车菊花说,预计每亩能产鲜菊花1300斤,刨去各项成本,还能赚上三四百元,全部算下来也就是七八万元。
  
  刘欢欢告诉记者,如果前期没死苗,一年挣个20多万元不成问题,造成菊花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没经验,依赖别人太多,管理跟不上。为此,他计划明年聘请一名技术员,确保丰产丰收。
  
  “市场上一斤干菊花60多块,是鲜菊花的好几倍。等条件成熟的时候,我打算发动村民种菊花,然后自己进行产品初加工。”刘欢欢对创业之路很有信心,他酝酿着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购置设备,注册商标,建成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游玩于一体的菊花生产基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