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工程更注重经济效益,现在搞生态农场是想让大家吃上健康食品。”问及为什么“转行”的跨度这么大时,郭典如是说。
一头母牛的故事铭记于心
2009年至2010年,郭典在南水北调工程宝丰段担任生产部副经理,为抓好工程质量,他事无巨细。在管理100多台施工机械上,他更是精打细算,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40多万元。
“能够参加这么宏大的‘国字号’工程是我的荣幸啊!”说起这段经历,郭典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自豪。
“怎么就回家养起牛了呢?”赞叹之余,记者心生疑问。他笑笑说:“这里面有个故事——一头母牛的故事。”
原来,早先分家时,老父亲把两头牛分给弟兄两个,大哥分到了母牛,他分到了牤牛。后来,大哥的母牛一年下一个牛犊,几年以后,大哥硬是靠着这头母牛发了家。郭典对这事儿印象很深,“一头母牛的故事”在他心里扎了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结束后,他便萌生了养牛的念头。经过“国字号”工程的洗礼,他的眼界更开阔了,抓生产的经验也可以用在建生态农场上。
一个坚定的信念干事创业
2013年,郭典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承包荒山500多亩,开始建厂房,并在山上种植核桃树。至今,已建起现代化养牛厂房两座,饲养夏洛莱、西门塔尔等品种牛100多头,种植辽河一号、薄壳二号等优质品种核桃200多亩。
郭典说,生态农场能这么快发展起来,主要靠政府的支持。长谈中,细细品味,记者觉得还得益于他的信念和毅力。“这辈子我就认定了这件事,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时候。”郭典说。
信念产生力量。亲朋好友不理解,笑话他咋回去当“牛倌”了?他不为所动;资金有困难,他告诉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厂房建设、养殖技术、农场管理等方面他都是“门外汉”,为取“真经”,他想尽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的生态农场已经步入正轨,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我走的是生态养殖的路子,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谈起远景规划,他更加兴奋。
一个美丽的梦想描绘未来
“我的远景目标是实现生态循环养殖,进而在有机产品深加工方面创出特色品牌。”郭典说。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且是他正踏踏实实干着的。
在养牛上,饲料是本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豆腐渣以及农作物秸秆等。他还种植了20多亩墨西哥玉米草,不用化肥,用牛粪,非常环保。明年,郭典准备引进苏丹草等优质牧草,在500多亩的农场上建一个“大草原”。在经营管理上,他计划抓住“母牛繁育”这一中心环节,不仅自己养殖,而且把母牛分发给农户,由农户代养5年,5年内所下牛犊和农户三七开,5年后母牛无偿送给农户,并按市场价格回收牛犊。郭典预计,3年~5年,他自己的养殖规模可达到500头,产值近3000万元,带动农户50户~70户,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在牛粪的综合利用上,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养殖中药地龙。把牛粪平铺在核桃树下,既可以养地龙,又可以充当地肥;既环保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市场调查,1斤地龙价格在120元以上。
“小核桃,大产业。”郭典说,省农科院专家到这里测量土壤,认为十分适合种植核桃。“将来,我这里可以种植4000多棵核桃树,年产量达30多万斤,加工成核桃油,产值能增加10倍以上。”谈到未来,郭典脸上好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梦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