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年,全市住建系统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建设转思路、增速度、提品位,为建设“三个南阳”和快速提升“两度两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
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统筹发展战略从新型城镇化的体系、内涵和路径上继续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拉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为构建市域新型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打下了较好基础形成了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层级分明、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2013年通过市、县(区)两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33万套是目标任务的114.2%。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逐个建立项目工作台账坚持综合督查与对口巡查相结合先后抽调80余人次组织了3次综合督查和6次对口巡查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住房品质得到提升。在全市开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把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部纳入有形建筑市场管理范围。坚持“三不”和“三个同步”确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品质。
中心城市首位度明显提高
2013年市住建委把加快设施建设提升“两度两力”作为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拉大框架与完善功能并举集中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续建完成了车站南路、唐湾路、北京路、范蠡东路等5项工程。启动实施了白河大道下延、滨河路下延、中州西路、麒麟西路、汉冶东路等15项工程对中心城区文化路与七一路交叉口、建设路与独山大道交叉口等进行了渠化改造。中心城区已批准实施改造的74个城中村项目有54个项目正在实施。
县城建设快速发展
县城建设投入大品位高一大批县城建设项目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南召县以建设“生态、实力、幸福南召”为目标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重点工作。内乡县按照“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民生优先”的原则完成城建投资3.3亿元。唐河县以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和“幸福家园创建年”活动为主线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核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西峡县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三大主题完成重点项目19项。社旗县按照“灵动之城、园林之城、宜居之城、创业之城”的发展定位围绕“一带三区”加快城市建设。桐柏县以构建“县城、小城镇、新型社区”三位一体,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的建设格局围绕县城七纵九横16条主要干道发展轴线强力实施。新野县坚持“开发新城、完善老城、复兴古城”的发展战略实施东北新区商务中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工程。淅川县以县委、县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建设。方城县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9.0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工程42项。镇平县围绕“一带四区”抓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坚持组团发展。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南阳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加大设施建设服务发展。卧龙、宛城、高新三区重点围绕中心城区城市拆迁、城中村改造、道路建设全力以赴做好配合工作。
建筑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0亿元同比增长17.7%房屋施工总面积16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创历史新高。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了建设领域挂靠借用资质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活动。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备案的闭合监管作用更加明显。“清欠”工作持续推进共受理各类投诉案件280余起涉及金额约3052万元。建设工程质量不断提高。规范了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全市新开工工程监督覆盖率、受监工程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工程质量备案率均保持100%南阳市体育场荣获全国工程建设领域最高奖———“鲁班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勘察设计和标准定额工作得到加强。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建筑节能墙材革新稳步推进。全年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160余项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达98%以上。争取国家及省建筑节能财政补贴1653万余元。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培育发展57个中心示范镇组织开展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绿色低碳重点镇、中州名镇创建活动。全市已创建国家、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2个、历史文化名镇5个、中州名镇29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94万户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56亿元。
行风政风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发展鼓舞士气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在住建系统开展了“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活动提高了住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较好地履行和完成了住建委应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