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旗县赊店镇,几近失传的木版年画民俗工艺又重放异彩,该镇退休工人陈景知不仅精于刻年画模板,而且他印制年画的拿手技艺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今年57岁的陈景知是社旗县五金厂退休工人,在赊店镇豆腐街一个简陋小院居住。当记者走进这个小院时,陈景知正在聚精会神刻一块关公图像模板。
陈景知是地地道道的赊店人,从清代中期开始,一家几代以雕年画模板、印制年画为生,被誉为赊店陈氏木版年画。陈景知十几岁时就跟父亲陈国卿学习木版年画的雕刻艺术。经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不懈努力,陈景知16岁就出师卖艺,在南阳、襄阳一带刻年画、卖年画。他刻制的木版年画,继承和发扬了祖辈雕刻艺术,画风淳朴,表现细腻,色彩浓郁丰富。
“文革”时期,陈氏木版年画被视为“四旧”禁止印制,用具被查收。陈景知父子冒着被批斗、坐牢的风险,将几十块年画模板和有关资料完好保存下来。尽管随着现代科学印刷术的兴起,木版年画已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但陈景知数十年锲而不舍,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木版年画重现生机。
陈氏木版年画先后参加了1986年“湖北民间艺术展览”、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2007年“八艺节”。有三幅作品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展出,有一幅作品被列为湖北版初中美术教材,大量作品被省级博物馆收藏。在2011年4月16日,中宣部召开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和保护工作成果发布会暨总结表彰大会上,陈氏木版年画名列其中。目前,赊店陈氏木版年画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景知说:“咱赊店的木版年画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我希望能让它发扬下去,传承下去,希望能为赊店文化发展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