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见到赵群富时,这位顶着“中国玉石雕刻高级技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头衔的玉雕师,正在为他的新作《大美南阳·伏牛山居图》进行扫尾工作。
面前的这件玉雕作品,崇山峻岭绵延起伏,青烟白云氤氲缭绕。山林深处,精巧的小桥、茅亭掩映其间,清清的白河水绕山缓流。青白淡雅的色调、细致恬淡的设计,活脱脱透出“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
“伏牛山、白河水是南阳人永远的财富,第十一届玉雕节马上就要开幕了,我的这件作品,也算是为咱大美南阳玉雕节献的一份贺礼吧。”4月8日,在赵群富简陋的工作室中,正在精雕细琢的他诚恳地说。
赵群富正在雕刻《大美南阳·伏牛山居图》本报记者史春雷摄
唱戏搬砖,从小历经磨难
“我这人学历不高,没啥文化,你们可别见笑。”刚一见面,赵群富就一脸憨厚地自曝其短,“那时候穷,小学都没毕业,你说丢人不丢人。”
穷,是生活留给赵群富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赵群富出生于镇平县石佛寺康冲村。当时整个国家的贫困背景,不可避免地给这个位于南阳盆地的小乡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祖祖辈辈世代务农,家中姊妹多,吃不饱、穿不暖成了生活常态。
小学还没毕业,为了养家糊口,12岁的赵群富加入了一个民间曲剧团,先后唱过丑角、生角,数年来周游于河南、湖北、陕西等地乡间演出。虽然经常风餐露宿,也常因练功受伤,但毕竟有了吃饭的门路,他还时不时能将自己省下的十元八元的生活费寄回家乡贴补家人,这个终于走出饥饿的小伙子,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心存感恩。
生活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总是充满变化。22岁那年,赵群富结了婚。不忍心让妻子跟着过四处漂泊的生活,他离开了剧团,回到家乡,开始和自己的父辈一样,以土地为生。农闲的时候,跟着施工队当小工,搬砖,拎水泥,干一些苦力活养活家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布满愁云的天空开始透出一丝耀眼的亮光。
一次偶然,步入玉雕之门
在家乡搬砖的时候,赵群富发现一河之隔的邻村王湾村的很多人都会雕玉,并且还挣了不少钱。“为啥他们能靠着手艺挣钱,俺就只能靠苦力养家?”不服输的赵群富暗暗赌了一口气。
此后,每次干完活,他都到王湾村,去看别人雕琢玉器,然后从人家扔掉的垃圾堆里,找出一些边角废料,自己尝试着雕些乡间常见的小动物,青蛙、兔子、蝉,都成了他的创作对象。
机遇总是偏爱有心人。
一次,他跟着施工队去一个村里给别人盖新房子。得知雇主是位老玉雕师,赵群富喜不自禁。每次上工他都顾不上休息,争取尽快多搬些砖,多拎几桶水泥供师傅们使用,然后他就抽出时间隔着窗户看老玉雕师雕琢玉器。
连着看了几天,一天下午,老玉雕师的女儿突然问他:“你们年轻人为什么不学学玉雕,好歹以后也算是个养家的手艺,总比当小工强啊。”得知年轻的赵群富想学却苦于拜师无门,这个善良的姑娘向他讲解了玉雕工艺的要点,还慷慨地送给他一件玉雕观音样品。
比照着这件样品,如获至宝的赵群富买来工具,花了两三天时间,雕出了一尊惟妙惟肖的观音。等别人下乡收购时,居然卖了16元钱。相比搬一天砖才挣1.5元钱,两三天功夫做件玉雕就挣了十几元,这让赵群富大喜过望。
“说起来我真是得好好感谢那位老玉雕师的女儿,只可惜,我除了知道人家姓王,别的就一无所知了,这么多年也一直没机会表示感谢。”如今,人到中年的赵群富,说起这段往事,充满了感恩和遗憾。
两位恩师,助他技艺精进
迷上玉雕的赵群富,开始了四处拜师学艺的生涯。
时光荏苒,眨眼到了1996年。这一年,在玉雕艺术门口探视多年的赵群富,结识了在南阳市玉器厂工作的老玉雕师仵明建。“在老家的时候就常听那些玉雕师傅们提到仵老师,来到南阳认识后,发现仵老师不仅手艺过硬,为人也特别耿直。”随后多年的相交,让他们不但成了师生,更成了忘年交。“要想养家糊口,必须活儿过硬”、“做玉如做人,必须实实在在,不能偷懒使假”,仵明建老师的谆谆教导,至今依然铭刻在赵群富的心里。
在仵明建的指导下,凭着悟性和执着,赵群富的技艺有了飞速长进,雕琢玉器山水成了他的专长。之后,他便年年带着作品参加在镇平举办的玉雕节。自2002年南阳举办玉雕节以来,他更是年年参赛。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他的独玉作品《鹏程万里》在第七届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中获得金奖。
这次获奖,让他引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吴元全的关注。此后,在吴元全的指导下,赵群富的技艺又得到了精进,近两年,荣誉也纷至沓来。《荷塘情趣》、《玉兰富贵》、《九龙献宝》等作品,先后获得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更是远销欧洲、俄罗斯、东南亚。
回馈社会,人生变得丰盈
历经困窘与磨难,生活终于对赵群富展开了笑容。
经济条件好转后,赵群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他开始琢磨着如何回馈社会。“人要懂得感恩,你看我以前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我遇到了这三位贵人,是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手上沾满打磨玉器粉末的赵群富,挠挠头发笑着说,“那我现在有条件了,也得去多帮帮别人,说不定谁的生活也会因我的一点帮助而有所转变。”
两年前,他加入了南阳爱心飞扬这个民间爱心组织,不定期地到南召、镇平、方城等地参加爱心助学、慈善救助活动。在一次次的善举中,数十年来为生活疲于奔命的赵群富,终于“感受到了内心的一种充实和满足”。这种“充实和满足”,或许正来自于爱的获得和付出。
在南阳市第十一届玉雕节来临前,赵群富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大美南阳·伏牛山居图》。“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南阳的青山绿水正是大美南阳的一部分,我的这件作品,就是以伏牛山、白河水为依托,展现咱南阳人民的宜居生活,这也算是我为玉雕节尽的一点绵薄之力吧”。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在《大美南阳·伏牛山居图》这件玉雕作品上,青山绿水熠熠生辉,赵群富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