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克题词

陶克近照
陶克1953年出生于南阳,1969年应征入伍,在济南军区宣传战线工作多年。1986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先后任《中国国防报》副总编辑、《环球军事》总编辑、《中国民兵》主编、《军事记者》总编辑、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等。日前,陶克在北京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蹲守报刊亭的新闻专家
1969年3月,陶克离开南阳,到山东从军。
入伍两个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陶克被选到团部学习摄影,随后到各个连队拍摄新闻照片。“没想到从此与新闻结了缘。”陶克回忆说。
在山东期间,陶克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宣传股长、文化轮训队副大队长和团、师、军宣传干事等职,大部分时间都与宣传工作打交道。
1984年4月,工作出色的陶克被调到北京,任解放军报社记者。有着丰富基层宣传工作经验的陶克,很快成长为行家里手。
1995年起,陶克先后承担了解放军报社旗下《中国国防报》《环球军事》《中国民兵》《军事记者》等报刊的创办重任。
“那时候非常下本,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一个封面能设计二三十个方案;除了不停地到部队和地方调查外,我还多次蹲守在报刊亭旁,悄悄观察读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报刊。”陶克回忆道。
在全国报业大发展的形势下,锐意创新的陶克,带领这几份报刊迅速找准定位、走向全国。其中,《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发行量一度达到80多万份,成为风靡全国的国防教育类报纸。
2006年,陶克被任命为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2007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进了报社,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永远是记者,永远是读者的学生、群众的朋友。”秉持这种理念,陶克常年坚持走边防、下基层,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尽管很累,但收获了沉甸甸的新闻人生”。
“编外雷锋团”的“编内将军”
陶克还有一重身份——雷锋精神的宣讲人。
“我一直认为,雷锋已经成为中国好人的代称,成为道德的化身。”从小唱着学雷锋歌、读着雷锋日记长大的陶克,坚持写雷锋、宣传雷锋已有20多年。2012年,他从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正式成为雷锋精神宣讲人。仅在当年,他就讲课40余场,听众20余万人。
陶克出版的《中国雷锋现象》,曾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2013年初,他又出版了一本后来不断加印、颇为畅销的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为雷锋写本书,是我埋藏在心底20多年的夙愿。”谈起自己写书的初衷,陶克说,“我们这一代人,对雷锋有着太深的感情,从小至老都崇敬和学习雷锋。如果雷锋还活着,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在我心中,始终是他生命定格之前的模样:年轻、阳光、亲和、坚强。”
为了向大家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的雷锋,15年来,陶克追随着雷锋的足迹,从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到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弓长岭焦化厂,从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到雷锋生前所在团……他采访了上百名当年和雷锋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收集和整理了众多关于雷锋的资料、回忆录。“寻访过程中,我听到了众多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经得起推敲的细节,让我多次感动流泪。”陶克回忆说。
陶克还是邓州“编外雷锋团”的“编内将军”。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陶克五到邓州,走访“编外雷锋团”数百名成员,撰写长篇报告文学《编外雷锋团》。其间,他的老父亲因病去世。带着巨大的忧伤和疲惫,他坚持完成全书。该书全景式记录了560名雷锋战友坚持50年学雷锋的故事,出版后迅速成为“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之际的热点图书。
深情系桑梓的南阳赤子
陶克常说:“我有一个梦想——我们都是‘雷锋人’,我们都有‘雷锋心’。让我们追随雷锋吧,学雷锋的队伍将浩浩荡荡!”
陶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公益活动勇担当的他,对家乡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了家乡一个小小的农村图书室,他不但捐赠了电脑,还在北京发起募捐活动,为图书室增添了一大批科技养殖、种植类书籍;为了救助家乡的白血病患者吴英,他联络协调多个部门募集善款11万余元,帮助吴英到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住院,联系“当代雷锋”郭明义到医院给吴英加油鼓劲,从而带动全国各地学雷锋组织上演了一场联合救助的“大爱赞歌”……
经常阅读南阳日报的陶克,对家乡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再过几个月,我在北京就能喝上家乡的水了。南阳应借机造大声势、做大文章,宣传好南阳丰厚的历史人文和秀美的自然风景。”他情真意切地说,旅游开发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从开发旅游入手,吸引八方来客,拉动经济发展,“首先要在与南阳通航的北京、广州、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大力宣传和推介南阳旅游,同时要精心设计好南阳周末两日游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