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定谈创业环境

张富强谈回创成果
人才是兴市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
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通过吸引南阳在外各类人才以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等方式“回家”,以此作为撬动南阳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建设的步伐。
高山不拒微尘,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阔。如何让南阳成为吸纳人才的“磁场”、回乡创业的“沃土”、新兴企业的“摇篮”,让更多的南阳在外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家乡?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引起了参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战略,唤醒全民创业
3月14日,记者专门采访了南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玉坤。
赵玉坤说,为充分用好我市200多万在外人才资源优势,引导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带动全民就业,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这在以往是少有的,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围绕战略实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实施意见及2014年度推进计划,对全市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进行全面谋划,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主要方法、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成为全市实施回创战略的总纲。
半年多来,市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足全局,协调各方,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工作,开通了“365滚球投注”,成为宣传回创政策、工作动态的网络主阵地,同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工作推进机制,特别是新组建了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服务中心,有力确保了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的深入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半年多来,南阳籍在外人士返乡创办、合办项目1700多个,这些项目三产兼有,规模有大有小,遍布全市16个县区,新增就业岗位两万多个,凸显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敞开怀抱,欢迎老乡回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本土农民企业家,市政协委员刘洪定对创业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刘洪定说,万事开头难,同样,新兴企业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部门应落实人才回创政策,优化服务,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减免税收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回归人才创办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发展提供更好平台和空间;切实加强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回归热情,努力把各类园区建成回归人才创业的“基地”、企业成长的“摇篮”。同时,要建设面向回创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回归人才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65滚球投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刘洪定说,“365滚球投注”的创建,为在外游子和回创人员提供了一个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贴心平台,拉近了南阳在外人才与家乡的距离,唤起南阳在外人才恋乡爱乡情愫,架起沟通亲情、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桥梁。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
“有人才就有希望。”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时天范的提案之一,就是关于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回归的建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时天范认为,要实现人才回归,打造南阳人才集聚高地,政府还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引进、选用、激励、培养五个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政府应结合南阳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发展规划,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吸引人才;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引才和聚才;将企业家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促进本土人才尽快成长;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优化高层次人才使用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家乡沃土,成就创业梦想
“人才回创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人大代表、桐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桐柏县人才回归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富强深有体会地说。
张富强告诉记者,近年来桐柏县回归人才达672人,创业530人,带动就业45000多人,特别是我市提出“回创战略”以来,这些自己致富能力强、带动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回归人才逐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家乡父老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安棚镇张楼村人张大宽回村创建了以生产高品质反季节无公害果蔬为目标的大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就地安置群众100人左右,并带动周边群众实现一体化发展,改变了当地老百姓只敢种传统农作物的老观念。回归人才杨闯注册成立了鸿运种植专业合作社,填补了南阳杭白菊种植的空白,目前已辐射桐柏、唐河、社旗、新野4个县30余个乡镇,带动农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