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烟花爆竹销量明显减少
烟花漫天、爆竹声声,可以说是过年时特有的风景。但今年春节,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鞭炮声少了,鞭炮屑少了,销售烟花爆竹的商家也吐槽今年生意难做。
每年大年三十夜鞭炮声震耳欲聋,让在市区范蠡路居住的魏安和不胜其烦,但今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他只听见几次鞭炮声,“我们小区只有一户放鞭炮,我是连续三年不放炮了”。
市民刘宇今年花10元钱给孩子买了盒小烟花,“去年我买了二百多块钱的烟花和鞭炮,今年不放了,省钱又不污染空气。孩子想玩,就给他买盒小烟花”。
2月6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销售烟花爆竹的商家得知,今年的烟花爆竹销售远不如往年火。“市民来买烟花爆竹的比往年几乎少了三分之二。”仲景路一烟花爆竹店老板说,今年买鞭炮的市民不仅少,且都是买100元以内的鞭炮。另一名商户表示,今年鞭炮价格基本未涨价,甚至有的烟花爆竹卖得比去年还低,但人们的购买意愿仍不高。一批发烟花爆竹的商家表示,今年销售收入最少降三成甚至四成,“烟花厂家压货也比较多”。
记者点评:燃放鞭炮是过年的一大习俗,但当烟花爆竹越燃越长越放越响,随之而来的便是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安全隐患问题。马年春节,市民在烟花爆竹方面的消费骤减,不仅是响应中央节俭号召,也彰显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日益增强,更让我们过了一个“环保年”。
年货:储备“缩水”很多
每年过了农历腊月廿三,“年货大战”便拉开了阵势,家家户户屋里堆满了鱼肉菜蔬。今年的节俭风让不少人家的年货清单“瘦身”,年货储备不仅“缩水”很多,而且更有计划。
2月5日,家住市区人民路的杨玉晓去超市买了些瘦肉和蔬菜,“今年很轻松,因为年前买的肉和蔬菜在大年初四基本上都吃完了”。往年春节她家里储备了大量的肉和菜,拼命吃还要扔掉一些放坏的,“今年我买食物总支出不过三百块钱,去年花了七百多,炸的鱼太多,过了正月十五都出毛了,扔了半盆多”。
“以前买年货,没有一两千下不来。”在市区独山大道居住的张栋家四世同堂,每年春节因前来给老人拜年的亲戚多,他总是大鱼大肉成堆买,两个冰箱都塞不下,“今年我花了不到一千块钱。一是想吃新鲜的,二是往年来亲戚时上菜太多,剩得多扔得多,今年每样菜都做少一些”。
市区仲景路一干货瓜果店老板表示,与往年人们大包小箱地买东西相比,今年市民置办年货时更注重少而精,“平时几十块钱的干果卖得少,但过年时除瓜子、鲜果外,干果也卖得不错。看来人们过年就是想买点好东西。且现在购物方便,不用囤积年货”。
记者点评:春节就是大鱼大肉、大吃大喝?那种囤积一屋子肉和菜一直吃到正月末的情况还有没有?马年春节,人们的消费已趋理性,适度购物、因需购货,既能吃个新鲜还避免了食物浪费,何乐而不为?
就餐:按需点餐剩菜打包
与往年点套餐、不管人多少点一大桌菜的情形相比,今年春节人们更注重团聚,按需点餐、剩菜打包成为主流。
农历正月初三,家住市区光武东路的郑源家来了亲戚,因爱人带着孩子也走亲戚去了,不会做饭的郑源照例带客人去饭店。在仲景路某饭店,郑源不像往年一样点套餐,而是让每个人根据爱好点两个菜,“我们四个人,八道菜足够了,有三道菜还只要了半份,总共花了不到300元,比去年点套餐省了一半多。”不仅点菜少,郑源结账后还把剩下的面点打了包。
市民注重节俭,商家也注重引导顾客理性消费。南阳老陕西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南贵喜告诉记者,往年春节,在正月初八之前,各饭店都是提供套餐,价格从688元到1000多元不等,“今年我们除套餐外,还推出了零点菜,顾客可以自由消费,哪怕只花10元吃一碗烩面也可以。其实从2012年年底,我们就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引导客人理智消费,杜绝浪费”。
记者点评:聚餐吃饭,点菜少了总觉得丢面子,如此一来,浪费不可避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人一时的节俭看似无关紧要,但加以累积凝聚则意义重大。尚俭戒奢,就让我们从小处入手,从自我做起,让遏制浪费形成常态,让节俭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②
人情:礼品崇尚实惠,红包开支未减
春节期间,亲戚朋友都会拎着东西互相走动拜年。记者采访中发现,今年不少人在礼品购买上摒弃了华而不实而崇尚实惠实用,但红包的开支未见减少。
每年春节期间,市民范青君都要成堆买礼。“其实过年这几天走的亲戚都是至亲。往年是啥贵买啥,觉得不贵表达不了心意。但今年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爸妈需要保暖衣,给他们买这个最贴心实用;舅和姨家人口多,蛋和油最实惠。”范青君算了算,今年她的礼品因人而异,既受欢迎还比去年省了几百元。
家住市区滨河路的张林庆今年在礼品支出上也节省不少,因礼品只买简装甚至裸装,今年,他爱人买了零散鸡蛋,装在家里闲置的鸡蛋箱做礼品;水果不再成箱买,而是用袋子装。
不过,红包支出仍未见少。一些市民表示红包支出与往年持平,有的则表示红包支出比去年增了不少。市民李晓表示,自己亲戚朋友多,每年春节期间的压岁钱支出需两千多元,“压岁钱本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但现在都是一百甚至数百上千元,都变味了”。
记者点评:春节走亲访友、拜年叙旧本是一件高兴事,何必纠结于礼重礼轻?从节俭出发,简单实惠,也可让送出的礼有用有“情”。连年看涨的压岁钱既让人吃不消,也会培养孩子大把花钱、攀比的不良习性,希望人们不要为“面子”破“里子”,不要因钱让孩子失去童真,要让压岁钱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