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三产成为经济增长极 卧龙区:绿色发展焕发新活力

2014-02-13 09:14:04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西峡县:三产成为经济增长极 卧龙区:绿色发展焕发新活力

  春寒料峭挡不住大步向前的脚步,春天的卧龙大地正彰显着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投资30亿元的荣阳铝业项目正快速建设,显示出大项目的气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顺利,初显了现代农业发展成效;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一大批商业项目建成使用提升了市民生活档次……以城区经济、郊区经济、集聚区经济的三大板块正按照绿色、生态的发展目标强势崛起,引领卧龙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3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0%、21%。
  
  发展集聚区经济,培育新兴优势产业。该区围绕“工业强区”战略,坚持产业、园区、企业、项目、服务“五位”一体,努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增效、快速发展。该区以光电产业集聚区为平台,聚焦大项目,狠抓基础建设、项目支撑、龙头带动、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集聚区控规、产业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引领产城互动、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建成了日供气50万立方米燃气供应站、日供水3万吨自来水厂、4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4万平方米公廉租房、2.3公里城市标准道路和22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了光电研发大厦、污水处理厂,集聚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卧龙综合保税区申报顺利,国家海关总署已启动审批程序,上半年有望获批。去年,富士康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荣阳实业CNC项目已搬迁生产,是卧龙区建区以来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卧龙服装城、赛格电子城、牧原总部等16个新建续建项目进展迅速,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建成各类专业市场2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心(县城为中心)两翼(丹水镇、双龙镇)三门户(西坪镇、桑坪镇、太平镇)”为骨干,其他乡镇为基础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2013年,全县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41.4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长13%,迅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整合物流资源
  
  构筑现代商贸格局
  
  为着力打造吸引力大、辐射力强的增长极,西峡打破传统思路,拓宽发展眼界,高度重视物流业及新兴的金融业、信息和科技等产业,对全县30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彻底改变“小、散、乱”的传统物流业格局,着力打造“大商贸、大流通”发展新格局。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商贸企业投资“洼地效应”逐渐显现。2013年,该县新签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93.6亿元,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项目13个。
  
  豫鄂陕农商物流港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30亿元,能容纳3000多家商户入驻,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的城市旅游综合体,是集旅游接待、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娱乐科普、餐饮购物、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项目,将成为西峡旅游服务形象对外展示的“会客厅”;双龙香菇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成为全国香菇的货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来源中心……一个个“旗舰型”项目,描绘出了该县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如今,西峡已初步形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房地产等行业为支柱,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快速崛起的服务业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
  
  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我3年多没回西峡了,家乡的变化可真大,都快认不出来了!”春节前夕,在杭州工作的王先生一回到西峡,就迫不及待地到处走走。风光旖旎的鹳河公园,宽阔整洁的城市道路,规模宏大的购物超市,带给他极大的感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购物环境越来越好了!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他一连用了几个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王先生的感受正是西峡三产服务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西峡是中原地区挺进西部地区的“桥头堡”,3条国道、1条高速公路、1条铁路穿境而过,在建的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正在编织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站在打造中原经济区边界支撑点的战略平台上,西峡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征程中,确立了新的目标:把西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最佳宜居城市。
  
  围绕“生态宜居城、新兴工业城、优秀旅游城”的定位,该县先后完成了迎宾大道、世纪大道、鹳河大道、鹳河公园、白羽公园、彩虹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城区面积扩大到20.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6万人。累计投入5亿元,建成城市综合性公园1个,城区游园26个,创建省城市绿化达标道路7条,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05%、42.36%和15.8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殊荣。
  
  “服务经济已成为西峡经济提速的强大引擎。力争到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0∶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三足鼎立。”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县长李德成满怀信心。
  
  总投资35亿元的城市旅游综合体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12.6亿元的豫鄂陕农商物流港项目进入业主招商阶段,宁西铁路复线、三淅高速全线开工,皮尔卡丹、奥斯卡3D、多尔玛连锁购物等现代名词已融入寻常百姓生活……发达的现代物流,优越的发展环境,品牌化经营,高端化服务,让西峡成为投资热土、购物天堂和休闲胜地。
  
  “做大做活第三产业,构筑完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让三产成为推动西峡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是西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说。
  
  集约高端要素
  
  城市建设上档升级
  
  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周到的服务……漫步县城新天地商业街,仿佛置身繁华的大都市,这里已经形成集商贸、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商务中心,成为西峡服务业的“新地标”。
  
  “现在县城品牌专卖店越来越多,购物选择的机会也多了,没想到我们山里人也能享受到都市人的生活。”正在超市购物的赵女士乐呵呵地说。的确如此,在西峡县城,诸如都彭、派克、乔丹等知名日用消费品纷至沓来,苏宁、海尔、联想、戴尔等顶级电器品牌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多尔玛、新百利、新合作、五交化等连锁购物超市遍布城乡。“逛超市,买名牌”已经成为西峡人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商贸零售网点3500余家,星级以上餐饮宾馆9家,去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亿元,增长13.5%。
  
  发展城区经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该区以实施“雁阵计划”为抓手,推动服务业膨胀规模、提升层次,打造豫西南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服装百货、家居建材、家电IT三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银基商贸城、摩根中央公园、梅溪新天地等商业项目,今年,该区力争新增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年交易额超10亿元市场2个。目前,该区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卧龙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拓宝大厦、玉文化博览中心等项目已启动建设,家电大世界等一批现代市场陆续开业运营,服装百货、数码电子、建材家居、钢材物流等商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新增年交易额超百亿元市场1个、超10亿元市场3个。全区商贸服务业年实现税收1.86亿元,增长32%。
  
  发展郊区经济,做优做精现代农业。该区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园、都市农业先导区,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卧龙高新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万吨纤维乙醇项目建成投产,天冠研发中心、能源作物种植基地等项目基本建成,引进了衡达涌金、东城商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与市农科院、南阳师院的合作不断深化,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圆满承办了“第十三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月季花卉产业新增500亩以上规模月季企业13家,全区月季种植面积扩大到2.2万亩,东改线20公里月季景观长廊已成为我区的一张名片;畜牧养殖业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个,卧龙牧原1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体系已实现存栏30万头,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已经显现,全区牧业产值达9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生态能源、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创新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承包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乡镇“土地银行”,土地流转总量达33万亩。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