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丽 一颗心,脉动着一群人的心

2014-03-11 09:24:32   来源:南阳晚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在可歌可泣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中,她柔肩担重任,真情融“坚冰”;在“后移民时代”的新岗位上,她清风拂山乡,凝聚正能量。她,就是淅川县西簧乡党委书记向晓丽。

  365滚球投注讯    在可歌可泣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中,她柔肩担重任,真情融“坚冰”;在“后移民时代”的新岗位上,她清风拂山乡,凝聚正能量。她,就是淅川县西簧乡党委书记向晓丽。
  “我不喜欢大家叫我‘女强人’”
  当接到记者电话时,向晓丽在淅川到南阳的路上,她作为全省唯一一位基层党委书记准备统一集合去新乡参加省里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培训班”。40分钟后,她如约赶到报社。
  “这两天日程排得满满的,这个培训班之后,还要参加省妇联举办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就这半个小时的空儿,你问我答,问啥都行。”短短几句话,干脆利落。
  记者:因为做移民工作,好多媒体都对你做了报道。这些报道给人一种“女强人”的感觉,你觉得你是“女强人”吗?
  向晓丽:“我不喜欢大家叫我‘女强人’,这个称号不够女性化,我要优雅。”
  记者:做移民搬迁工作时你付出了很多,听说后来你为三淅高速征地拆迁也费了好大劲,哭过没有?
  向晓丽:没哭,比起移民工作,处理这些问题轻松多了。
  记者:你为淇河拦河坝修复曾八次去省、赴京,有这事吧?
  向晓丽:有,我“软磨硬缠”,最终上面被我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给了2000万元扶持资金。
  记者:你为给核桃、板栗找销路,是不是挨了不少骂?
  向晓丽:为帮群众走上致富路,决定开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征地时个别人竭力阻挠,谩骂讽刺,但最后还是顶着压力,建了市场。
  聊着聊着,时间不知不觉走过了半小时,已是中午12点多了,这时向晓丽起身要走,临走时告诉记者:“我电话24小时不关机。”
  向晓丽,曾任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因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贡献突出,先后荣获了全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工程征迁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感动南阳十大人物”等荣誉。2012年,向晓丽调任西簧乡任党委书记,不畏艰辛,解决了西簧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激发了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其实群众工作并不难,只要你把他们当亲人”
  谈起移民搬迁时的那一幕幕,向晓丽仿佛又回到了昨天。她说,那时她任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为做村民搬迁工作,整天扎在移民堆里,微笑着耐心宣传移民政策。她以务实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移民群众的信赖。
  记者:媒体报道说,你曾被200余名情绪激动的搬迁群众围住,当时怕吗?
  向晓丽:不怕,豁上去了。
  记者:为劝说搬迁,曾被村民围堵在大雨中10个小时,有这事吗?
  向晓丽:有,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一直站在雨里。
  记者:还能想起你在东岳庙村那最后一夜吗?
  向晓丽:现在想起我还头皮发麻。
  记者:听说你连续两年过春节,都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才回家。
  向晓丽:回去得晚走得早。过了年初二就赶回乡里上班了。
  记者:有一次搬迁,141辆接迁货车进不了村,你怎么解决的?
  向晓丽:那时柳家泉村搬迁,带领移民干部踩着泥泞,肩扛手拉,挨家挨户帮助老百姓搬运物品,装上货车。
  在东岳庙村那一夜,向晓丽一户一户巡访,生怕工作有漏洞。过小河沟时,“叭”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打在她的脚背上。用手电筒一照,一条一米多长、正吐着信子的毒蛇从她脚背上溜走了。至今回想起这些,向晓丽仍心有余悸。
  在张湾村,200余名搬迁群众情绪激动,手持棍棒、铁锨,并拉灭电灯,朝向晓丽摔酒瓶、扔木凳。但向晓丽以超越常人的镇定、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宽容,融化了群众心头的“坚冰”,用真情感动了张湾村的父老乡亲,用真心换来了这1533名父老乡亲的顺利搬迁。临行前,几位原先对搬迁意见最大、几次带头围攻乡干部的移民拉着向晓丽的手说:“向乡长,以前都是我们不好,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呀!”
  向晓丽认为,群众工作并不难,只要将他们当做亲人就够了。“能够参与到服务南水北调这项惠及千秋万代的国家工程来,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个人所做的那一点工作,受的那一点委屈,比起移民群众50多年来做出的巨大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向晓丽感慨地说。
  “常常是回到家倒头就睡”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干好每件事是我的责任。”向晓丽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记者:你整天在外边风风火火地跑,丈夫有意见没有?
  向晓丽:习惯了,有时候一个月不能见上一面。
  记者:搬迁最忙时,你儿子发高烧,一个人躺在床上,没人管,你心疼吗?
  向晓丽:接到儿子的电话,我眼泪刷的一下就流出来了。
  记者:有时间美容、逛街吗?
  向晓丽:哪有时间,俺常常是回到家倒头就睡。
  记者:《国家行动》讲的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的事儿,听说你看后哭了。
  向晓丽:再苦再累我没哭过,就是看看电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
  提起自己的老母亲,向晓丽满心愧疚,“母亲已经70岁高龄了,患有脑血栓,却独自一人住在乡下老家,我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去看她一次。老人每次在《淅川新闻》节目中看到我,就兴奋得一个劲儿给我打电话,这让我既高兴又难过。”
  面对一个个荣誉,代表基层妇女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向晓丽深情地说:“我的每一个成绩、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帮助和培养。”
  对话中,向晓丽告诉记者:“渠首大地养育了我,移民工作锻炼了我,这是我最大的自豪;把移民精神进一步弘扬开来,为渠首绿色崛起奉献巾帼之力,是我今后最大的使命和责任,把库区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繁荣富足,也正是我最大的梦想。”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