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镇平县环卫局路段管理员王秋,1983年出生,自2004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到环卫队伍中以来,多次被评为“优秀环卫工作者”、“先进个人”。
身先士卒做表率
王秋管理的路段,位于县城中山街西段,全长约3公里,共有15名环卫工人,这些工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也有50岁。正是这样一群人,在王秋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清扫保洁质量不断提高,所包路段连年被评为“环境卫生优秀路段”。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一套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要身先士卒,努力做到‘三勤’,即手要勤,主动帮环卫工人打扫卫生,不管是路面还是道沿,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嘴要勤,主动与商户沟通交流,消除误会,赢得理解,确保垃圾及时、定点投放;腿要勤,经常在路上转一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垃圾第一时间清运。”
环卫保洁面广而又分散,她处处以身作则,坚持走在清扫保洁第一线,既当管理员又当战斗员,哪里脏哪里累,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虽然苦,虽然累,但只要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这些都值了!”
无微不至送关怀
环卫工人工作辛苦,很少有休息时间,除非生病了才会请假,过年过节也不会休息。
这种“宁愿一人苦、换来万家洁”的奉献精神让王秋深深感动、深深钦佩。王秋放下了管理者身份,怀着感恩的心,时刻关注环卫工人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3年7月中旬的一天,环卫工人任宝群像往常一样在路段上保洁。9时许,一辆拉着石子的卡车从北向南驶来,由于装得太满,车上的石子撒了一路,这位77岁的环卫工人顶着高温清扫,身上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王秋买来冷饮为任宝群消热解暑,自己一把抢过工具,在炎炎烈日下继续干了起来。她一趟又一趟推车,烈日下的她满身大汗,等到整个路段清理干净后,她瘫坐在路边久久不能起来。
说起王秋,68岁的环卫工人夏秀兰告诉记者:“丈夫去世早,儿子出车祸不在了,我还患有高血压,她每隔两三天都来探望我。有一次,我突然犯病,头晕得厉害,起不来床,王秋在巡视路段时发现我没在,就及时赶到我家中,把我送进医院,每天都抽空到医院照顾我,真是比亲闺女还亲。”
舍弃小家为大家
由于居民乱丢垃圾现象十分普遍,需要不间断保洁维护。每天早上6点开始,全天近11个小时,王秋都要在路上巡查,一到节假日成了她最忙的时候,过年也不例外,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王秋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去照顾家庭。
2014年除夕夜,为了使全县居民在节日期间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深夜12时,新年的鞭炮声响起的时候,王秋仍在路段上引导环卫工人清理积存垃圾。由于中山街一段垃圾量猛增,不得不临时在路上设立垃圾集中点,将小堆垃圾集中到一起,再用卡车运到垃圾填埋场,她主动帮助环卫工人一直清扫到凌晨两点才回到家中,此时,爱人和9岁的孩子做了一大桌饭菜正等着她,当爱人把菜热了后又端上来时,她忍不住哭了起来,为了工作,她亏欠他们太多了。
面对荣誉,面对单位领导、同事和路段商户们的赞誉,这位“80后”环卫管理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既然承担这份责任,就要干好,这样心里才会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