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评审的规划均是围绕南阳城市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旨在改善提升南阳交通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生态城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打造市级风景名胜区。
构筑“3060”时空通达目标
《南阳中心城市组团交通体系规划(2014-2030)》旨在提升我市区域交通影响力,提高市中心城区首位度,实现中心城市组团均衡发展,指导中心城市组团县区发展。
该项规划的核心规划范围为南阳中心城市组团,由唐河县城、方城县城、镇平县城、社旗县城、官庄工区、鸭河工区、麒麟湖、邓州市穰东镇所围合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约9852平方公里。
该项规划以南阳为中心,构筑“3060”时空通达目标,30分钟实现中心组团内任两城镇可达,60分钟实现中心组团内城镇至市域主要城镇可达;增强南阳铁路、机场面向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强化南阳区域性枢纽功能,着重提升组团内县城和工业区的交通设施水平,实现县县(区)通轨道、通高速,主要城镇均有两条以上干线公路;在组团内实现南阳市区与主要城镇间的有效对接,均形成两条以上联系通道。
打造“十五横十八纵”路网
《畅通南阳规划》通过实施路网优化、节点改造、公交提速、慢行环境提升和停车环境改善等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以提升整体路网的运行效率,满足城区交通出行的要求。
该项规划的核心规划范围为市中心城区441.6平方公里的地域,着力打造“十五横十八纵”的骨干路网。其中,老城区路网对既有主干路均进行道路红线拓宽、升级改造等,并规划预留4个立交通道。
南阳未来交通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示范作用,以城市土地、能源、环境为约束条件,构筑一个“安全、高效、节约、可靠、和谐、多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打造河南省“二级交通管理水平”城市、“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发挥郊区战略引擎作用
《南阳市中心城区郊区总体规划》通过整合梳理外围郊区,从根本上调整南阳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体系,发挥郊区作为南阳跨越式发展新引擎的作用。
该项规划范围界定为中心城区建成区以外、中心城区周边乡镇以内的地域,主要包括两个街道和13个乡镇。
该项规划明确了中心城区远景主要建设白河以东地区,并跨越兰南高速继续向东发展,证明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实施镇改办,吸纳红泥湾、黄台岗等成为城市功能区,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主城规划所构建的“中心城—重点组团—特色近郊强镇”的层级次序在郊区规划中将得到进一步延续,并且主城规划区所要重点发展的汽车商贸业、专业市场及物流业、特色主题旅游业、医药产业、职业教育产业五大产业,也将成为郊区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
建设“一核三环六带”绿道网
《南阳中心城市组团绿道规划》通过中心城市组团的绿道建设,使我市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得到提升。
该项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市中心城市组团范围,包括唐河县城、方城县城、镇平县城、社旗县城、官庄工区、鸭河工区、麒麟湖、邓州市穰东镇所围合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着力构建“一核三环六带”绿道网。即:以白河两岸滨水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贯穿整个南阳中心城区形成的绿道网核心区域,是规划区内绿道网最为密集的区域;城市核心区绿道环、环中心城区绿道景观环和北部山水绿道景观环三个绿道景观环;由中心城区往外放射,形成六条绿道景观带,包括中心城区—麒麟湖区域—鸭河工区绿道景观带、中心城区—镇平县城绿道景观带、中心城区—社旗县城绿道景观带、中心城区—方城绿道景观带、中心城区—唐河县城绿道景观带、中心城区—官庄工区绿道景观带。
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
《南阳独山景区总体规划(2015-2030)》,重点突出玉文化,通过发掘六千年开采不绝的玉矿遗产价值,将景区打造为传承中华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景区。
该项规划将按照“一山(独山生态核心区)一区(依托景区东门和达士营村形成的旅游综合服务区)一河(白河),三带(以邕河为依托的沿水休闲带、以独山为依托的沿山风光带及白河沿岸风光带)一轴(连接独山和白河的东西向山水景观轴)多节点(独山的东、南、西北三个入口节点;月季园、植物园、达士营村、水上乐园、疗养中心等功能节点等)”的“核心—环绕—放射型”景区发展结构,保护景区内风景资源的原生性,重点保护特殊的玉矿资源;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传承和更好地保护玉文化和玉雕手工艺;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改善现有植被,促使其向地带性植被群落演替,丰富生物多样性;理清山水结构,协调景城风貌,确保游客安全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