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源头播绿人

2015-04-21 10:53:08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初春时节,站在淅川县凤凰山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林海碧波荡漾,群山怀抱中,一湖清澈的丹江水映照着蓝天白云、绿树青山……

    365滚球投注讯  初春时节,站在淅川县凤凰山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林海碧波荡漾,群山怀抱中,一湖清澈的丹江水映照着蓝天白云、绿树青山……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是水源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呵护水质,30多年来,渠首人辛勤不已,用汗水浇绿了一座座荒山。
  
  专业造林,筑起绿色屏障
  
  4月15日,丹江口水库东岸的淅川县金河镇山根村山头上,53岁的王平正指导其他造林队员栽树。他们身后,一棵棵青青的小树苗在寸草难生的石缝中顽强挺立。
  
  2012年春,王平回到家乡,在丹江河畔的金河镇后洼、山根、魏岗、后河、观沟等村落,承包石漠化荒山1万余亩,组织近百名群众一年四季专职植树造林。
  
  石漠化荒山山穷、土瘦、水枯,绿化难度大。“没有上山的路,我们动手开凿;没有栽树的坑,我们在石头窝上炸;没有土,我们人工扛土上山;没有水,我们用肩挑水浇灌。”王平说。
  
  王平不要命的干劲,激发了村民植树的主动性,当年就栽下三千余亩树苗,硬是把“不毛之地”的石头山建成了绿树成荫的植物园。
  
  与金河镇一江之隔的马蹬镇马家村,马翔正在往营养基里移植绣花针般的毛竹苗。
  
  马翔是淅川县林业局一名年轻职工。2012年春,他随团赴浙江安吉考察学习,被那里蓬勃发展的竹产业吸引,他大胆尝试,当年就在马家村租了300亩地搞竹籽育苗。
  
  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随时都得掌控,光照强度、肥力变化,处处都得留心。马翔还成立了专业造林队栽植竹苗。两年多的时间内,他走田坎、跑山路,踏遍了库区的荒山、沟壑、坡地和荒滩,渴了喝一口山泉水,累了躺在路边歇一会儿。
  
  在他的引领下,淅川还引进了黄杆乌哺鸡竹、白叶灰竹、花杆红竹等特色品种,发展各类竹子2.1万亩,10余座荒山披上绿装……
  
  为构筑南水北调源头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淅川县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造林,加快了生态林业建设步伐。目前,全县共活跃着35支造林专业队,每年造林绿化面积以10万亩速度推进,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造林合格面积连续7年位居河南省第一。
  
  精心管护,库区盛披绿装
  
  拿上柴刀,翁建民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翁建民原是一名军人,1990年退伍后,转业成为淅川县林业局一名护林员,管护着西簧乡6万多亩山林。20多年来,他每天走20多公里山路,硬是在山林中踏出一条条小道。
  
  造一片、护一片,林子才能活一片、绿一片,丹江水才能清一点、甜一点,水源地的护林员深知其中的道理。马蹬镇山南片儿护林队长胡道法已经63岁,他一年四季都骑着老年代步车在林区巡逻,白天看烟,晚上看火,终日工作,不知疲倦,一干就是40年。荆紫关林场护林员李学绪,在连工资都很难保证的情况下,靠土里刨食造林护林,舍不得砍掉山林中的一棵树。他和同伴们在困境中清贫地坚守了10年时间,硬是把一个濒临瘫痪的林场变得郁郁葱葱,保住了4万亩、绵延150公里的林地,维护了渠首的生态环境。
  
  全民播绿,渠首拥抱春天
  
  在造林专业队和护林员的带动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渠首农民主动投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
  
  农民张建昌4年与大山为伍,与树木为伴,先后栽植各类树木5700余亩。
  
  金河镇农民王更田,用了34年时间,让村后将军寨的1500亩荒山全部披上绿装。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人停止了乱砍滥伐,并主动投入到植绿行列。2006年,老人去世了,孙子王金成继承了爷爷的事业,也把家安在了将军寨上。
  
  “近年来,水源地群众以其豪迈担当和倾情奉献,带头植树,着力护绿,带动了全民植绿、爱绿、护绿,保护和改善了渠首的生态环境。”淅川县县长赵鹏说。时下的渠首淅川,林木依依,鸟鸣阵阵,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3%,环库区森林覆盖率已达51.4%。郁郁葱葱的绿色林带环绕着一库清水,丹江口水库水质最新检测评价结果显示,库区水体均达到Ⅱ类水质,始终保持优良。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