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解决当前经济诸多难题的迫切需要。需求不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下行是经济运行的主要趋势;通货紧缩是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加强供给结构改革;创新创业活动是突破当前经济面临的各种困难的重要途径。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中部崛起南阳振兴难得的机遇。与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最大差距在于单位人口的企业数量少;每单位人口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以浙江为例竟是河南的6.1倍。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滞后,河南第一产业劳动占46.5%,浙江占17.2%。浙江人均纯收入是河南的2.1倍,城镇居民人均汽车拥有量是河南的5倍。河南企业数量少的原因在于错过改革以来两次企业高峰期,一个是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崛起,一个是九十年代公职人员下海。这次的创业机会不容错过。本次创业的特点是:创业与创新结合,以第三产业领域创业为主,以互联网为依托,中西部创新创业的比例不断提高。南阳具有创新创业的基础,人才和环境,所以崛起势在必得。
南阳创新创业的方向和重点,是现代农业技术和集约化经营,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开发与深加工方面,包括天然碱、镍铁、高岭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深加工;制造业升级,石油勘探机械、光学机械、印刷机械、汽车零配件、医药、电子、酒精、煤炭及清洁高效利用。冷链物流,互联网+,健康养老、金融等。
如何提高创新创业的勇气和成功率。一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西峡朱书成为榜样;二是走出国门,敢闯世界,以王亦拓为榜样;三是小事做大,坚持不懈。以内乡秦英林为榜样;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五是办好中欧产业园;六是吸引沿海地区企业来宛投资;七是办好白河银河等民间银行。
教育是创新创业的源泉。我们解决了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但是对于科技与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却没有破题。中国与美国科技上的最大差距主要在教育上,教育不重视和不改革,很难缩小中西差距。改革教育体制、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是当务之急,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南阳理工学院肩负着南阳崛起的历史重任,应当成为南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策源地。
郑新立先生1945年2月12日生,河南唐河县人。经济学硕士,研究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曾在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工作,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被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此次唐人创新创业论坛中会议中,南阳唐河县家乡建设促进会主要成员王庆林作了《大众创业之我见》,朱青山作了《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促进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李忠宇作了《传统企业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