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峡县公安消防部门组织救援被困群众。特约记者 封德 通讯员 丁俊良 摄
365滚球投注讯 7月18日晚至7月19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西峡县北部山区,19个雨量站平均降雨量达到180mm。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该县成功转移群众6337名,66座中小型水库无一溃坝,526条河流无堤坝决口,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交通,修复了被毁坏的电力设施,组织被转移的群众安全返回家园,并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特大洪灾面前实现了无一人伤亡。
这是一个奇迹。
西峡何以能够创造如此奇迹?在风雨之后的阳光里,记者踏访西峡,探寻抗击洪灾的“西峡奥秘”。
冲在前面的是党员干部
18日晚,西峡北部山区。
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洪水夹杂着碎石和树枝从山谷飞泻而下,境内十几条河流水位急速上涨。至19日下午,双龙河超警戒水位,长探河超警戒水位,淇河超警戒水位,208国道、331省道、249省道等多条干线出现塌方,部分山体滑坡,军马河镇、双龙镇的集镇开始过水……
西峡县党政领导的行动几乎与险情同步。
当北部山区暴雨如注之时,西峡县委书记孙起鹏、县长周华锋分别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最能观测险情的石门大坝上巡视。
经过险情分析和整体研判,孙起鹏果断提出“十条”紧急部署:一是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全线防守。二是县乡村三级主要负责人全员到岗到位,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通信畅通、调度有效。三是每两小时发布一次雨情水情。四是全线排查地质灾害点、险工险段等隐患。五是立即投入危险区域群众和游客的安全转移工作和部分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次生灾害的防控工作。六是公安、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紧急待命,随时准备抢险救援,同时做好各类物资储备。七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随时听候调度,参与防汛救灾。八是及时发布汛情,引导广大干群科学防范,消除恐慌心理。九是县委、县政府领导一线指挥,组织防汛抢险。十是密切监控石门水库、中心城区、复杂地质点等重点区域汛情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张荣广、朱元朝、廖新新在第一时间奔赴军马河镇、双龙镇、米坪镇一线指导抢险救灾,抢修公路塌方路段和损坏电力设施。分包乡镇的四大班子领导迅速到岗,县气象局、水利局、公安局、城建局、国土局等单位防汛应急反应机制迅速启动。
19日中午,长探河水位暴涨,下游军马河段洪水进入集镇,地势较低的军马河敬老院一层楼房进水达到60厘米。军马河镇党委书记宋乡森第一时间赶到,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铲车将84名老人和8名工作人员安全转移。
党员干部引领示范,演绎无数感人画面。正在西坪镇209国道施工的西坪镇操场村村民刘某被奔腾而下的洪水困在河中一个孤岛上,接警后,西峡县公安局西坪派出所和消防大队共同行动,历时3个小时成功将刘某救出。
党员干部群众及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联合行动,仅7月19日一天,该县就提前转移安置群众6337名,无一人因洪灾重伤死亡。
科学预警正确决策是关键
刚进入主汛期,西峡县就对雨情、汛情进行了科学分析研判。
气象、水文部门建起了洪涝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形成了全域覆盖的灾害天气、水文监测网络,24小时密切观测、分析天气形势和洪水态势,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雨情、汛情。
防汛信息的传递系统快速升级。实现防汛预警信息手机平台、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微信等同步传输。仅7月19日,该县就发布外部预警信息1073条,内部预警信息557条。
7月19日13时,石界河镇3个小时内强降雨达119毫米。该镇迅速启动紧急预案,镇、村、组三级干部纷纷赶到每一户居民家中告知汛情,紧急转移通渠村松树组等4个地质灾害点320名群众。
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在洪灾到来之前及时预警,启动紧急预案,科学会商、分析,利用先进传播渠道,及时准确地将水情、汛情、领导指示、防汛指挥部命令传达到一线,是赢得这次抗洪抢险主动权的关键。
灾后重建看的是责任担当
“7·19”特大暴雨,共造成西峡北部山区129户306间房屋过水、倒塌,26.2公里乡村道路损毁,1909亩农作物过水受损,132.55万袋香菇被冲毁。交通、电力、通信、农业、工业企业、旅游景区、城乡集镇等基础设施均有不同程度损毁。
7月20日,孙起鹏带领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北部山区防汛救灾第一线,在察看暴雨灾害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的同时,提出了“救灾九点”:
一是快速抢修水、电、路、通信;二是全面排查清理险工险段、地质灾害点、危房等,严防次生灾害;三是全区域排查灾情,逐一入户安置;四是科学有序地组织群众开展以家庭为单元的生产自救;五是紧急配备和投放一批救灾物资和防汛工具;六是扎实做好汛情灾情上报和救援救灾项目的争取;七是包乡镇领导进一步到乡镇做好救灾和防汛指导工作;八是搞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线防汛救灾的正面报道,鼓舞士气;九是安排部分财政资金下拨到受灾严重的乡镇。
旋即,救灾工作快速有效展开。
电力、通信、交通、供水等部门调集精兵强将,全力抢修受损设施。
农、林、水、菌、果、药和卫生防疫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农业救灾技术组和医疗小分队,进入受灾乡镇指导生产自救和防疫工作。
旅游业是这次特大暴雨的“重灾区”。洪灾过后,西峡县各景区景点迅速抢修设施,重新开门迎客。7月23日至24日,龙潭沟景区、五道幢、老君洞景区完成景区道路抢修,重新营业;7月24日,中原第一漂景区经紧急抢修,当天迎来了近千名游客。
当洪灾袭来,西峡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应对,用生命、用智慧、用担当战胜了自然灾害,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7月21日,南阳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下发《关于转发西峡县科学应对“7·19”特大洪灾做法的通知》,要求在全市推广学习西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