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外建党组织,搭建在外人才与家乡信息互通的桥梁。依托各外建党组织成立专业协会、商会、老乡会、家乡发展促进会,把服务管理与“引才、引智、引资”结合起来,围绕纺织服装、光电电子、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人才项目需求信息。
深化校地合作,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发挥新野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借助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为人才创业打造全方位服务平台。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优惠政策,细化部门分工,简化审批程序,组织现场办公解决难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各类众创空间建设,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实施、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创新创业格局。
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出台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组织开展县回创之星、拔尖人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至目前,全县共有2万多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引回资金30多亿元,兴办纺织服装、光电电子、蔬菜加工、畜牧养殖等各类实体3000多家,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