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打造“扶贫车间”拓宽致富门路

2017-07-05 09:54:57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在家门口打工,时间上灵活,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能挣60多元。”7月3日,家住社旗县郝寨镇年庄村的李红梅对记者说。以前她只能依靠地里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每月收入近2000元,家里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她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365滚球投注讯  “在家门口打工,时间上灵活,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能挣60多元。”7月3日,家住社旗县郝寨镇年庄村的李红梅对记者说。以前她只能依靠地里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每月收入近2000元,家里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她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在精准扶贫进程中,社旗县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坚持“人才引领”模式,通过举办社旗县第二届“回创之星”和“拔尖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选出一大批乡土实用人才、科技人才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带头落实政策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全力打造“扶贫车间”模式,引导各乡镇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引领作用,掀起“扶贫车间”助力扶贫的热潮。
  
  年庄村李富文是南阳文鑫花业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今年市级重点表彰的回创之星,公司自主研发樱花、绣球花、叶子绿植等高端系列产品,首创在家门口兴建“扶贫车间”的模式,创新了“扶持办厂”、“工厂就业”、“散户加工”三种扶贫方式,针对家乡周边贫困户实际制定扶贫计划。对有自主创业能力的贫困家庭,通过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补贴,对其免费上设备、回收产品,扶持其快速成长;对有劳力但缺技术的贫困户,免费进行培训,将其直接招聘到文鑫花业上班,增加收入;对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可在家代加工、手工组装,计件发工资。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25个村400多个贫困家庭,共有2300多人采取领原料,在家组装的方式参与生产,其中630余人通过散户加工脱贫致富。
  
  “像李富文这样心系贫困家庭冷暖的企业家,在我县还有很多,如刘幸鹏、李秀合、王新炎、李耀稳、郭兰等,他们采用的‘扶贫车间’模式,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使留守儿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妇女有了工作,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专心生产增加收入的多了,串门聊天、玩扑克打麻将的少了;相互交流技能的多了,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的少了,改善了农民精神面貌和乡村社会风气。”县扶贫办主任万超峰坦言。
  
  目前,社旗建成了352个“扶贫车间”,老年人、残疾人可以在家门口做些简单的手工活。很多贫困户通过自食其力,增加了收入,也增强了生活自尊和信心。实施产业扶贫,外出打工人员归来,大量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得到解决,家庭邻里关系和睦了,乡风文明得到了改善,“扶贫车间”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