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汉冢乡三八村

2013-09-23 18:51:22   来源:南阳晚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  村小学里,两个孩子在夕阳中练投篮    △塘边,荷花丛中,一位时尚的女游客正在照相    清晨5时,高楼林立的南阳城还在沉睡,城南21公里处一个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小村,已在公鸡啼鸣中,开始忙碌的

  村小学里,两个孩子在夕阳中练投篮
  
  △塘边,荷花丛中,一位时尚的女游客正在照相
  
  清晨5时,高楼林立的南阳城还在沉睡,城南21公里处一个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小村,已在公鸡啼鸣中,开始忙碌的一天。
  
  三五成群的村民,头戴草帽,肩扛农具,沿着被晨曦抹成粉金色的白桐干渠,走向渠旁波光粼粼的鱼塘,塘埂薄雾环绕的农场,场边色彩斑斓的田野,唯留下,匆忙的背影,被晨光拉得很长。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金色洒满整个村庄,村口那棵从岁月撕开的土缝中生出的老槐树旁,一个蓝底白字的牌子才跃入眼帘,抬头一看,上书三个大字——“三八村”。
  
  三八村,一个被誉为老典型的南阳村落,因滋养了善于贴着土地思考的先民今人,而拥有了顺着土地生长的现代农业。
  
  红色,是三八村的荣光。
  
  “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村里从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那天,是3月8号。”说起村名由来,当了18年村支书的张天顺解释。从那时起,善于在大地上做文章的三八村人,在“涝了一洼水,旱了地张嘴”的土地劣势下,逐步探索出改良黑土地的创举,成为全国典型。
  
  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里,红色荣光印在代代村民心中。
  
  “当时有句口号,叫‘远学大寨,近学三八’。”60岁的张天顺自豪地伸出大拇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俺村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待过外国专家。”
  
  当昨日荣光成为今日责任,前进的步伐便再也无法停止。
  
  绿色,是三八村的希望。
  
  随着农业步入现代化,老典型也迎来了新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办了麦芽厂、造纸厂,但很快倒闭。“三八村的特色,就是一个‘农’字。”汉冢乡副书记王永轼站在渠坝上说。
  
  他面前,宛如锦带的白桐干渠,载着一汪清水从村中穿行而过。渠旁的荒废洼地,是一口口宛如明珠的鱼塘。塘埂上的蓝顶白房,是一个个农业合作社办公地。房前的千亩良田里,种着绿油油、红彤彤的有机蔬菜和金灿灿、紫莹莹的瓜果食粮。
  
  “根本不愁销路。”看管180亩红梨园的技术员张春龙,指着挂满果的梨树说:“我们的梨不打农药,不上色素,每公斤卖到12块,大超市还争着来拉。”
  
  当绿色的希望洒满沃土,幸福的喜悦就笑到脸上。
  
  金色,是三八村的梦想。
  
  三年前,从未种过地的南阳城人唐云清,为了一个金色的丰收梦,来到村里承包3000多亩土地,成为一位农民CEO。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唐云清”的加入,把土地全部流转出去的村民,成了拿“双工资”的现代农民。
  
  “俺村养的观赏鱼,有70多个品种,销往大半拉中国。”14岁就开始养鱼的村民胡金光,站在塘边花团锦簇的合欢树下,聊起食不果腹的昨日和坐拥幸福的今朝,拽了一句“洋词”:“村里发展立体养殖、现代农业,过去的小农经济,真的out啦!”
  
  “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就是用智慧让大地披上彩色的衣裳……”夏日黄昏,当村民踩着夕阳的鼓点从田野归来,村中一户农家小院里,正传出这样响亮的读书声。02
  
  村旁,鱼塘里养着五颜六色的观赏鱼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