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高扬 ——河南南阳社旗走群众路线的“三加模式“

2014-02-27 09:51:25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教育和实践必须一以贯之,紧密结合。”

  中国传统的甲午马年即将到来之际,一位曾对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过研究的西方政要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面对着已历经数千年风雨冲刷的古老城墙,表情凝重地发出这样的追问:“一个执政党,怎样才能保持长盛不衰?一个古老的民族,怎样才能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2013年12月9日,下午的阳光明媚而温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汇报。这位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最高决策者告诫全党:“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教育和实践必须一以贯之,紧密结合。”
  
  而此时,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一个曾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名、寓意“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名叫“社旗”的地方,一场基层党组织走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正如火如荼进行着。面对百姓期盼,他们进行着一场重塑形象,找回威信,基层党建的“机制革命”。结合新时期农村发展新变化对基层党建的新要求,以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支部加协会、党员加农户、产业加基地”的“三加模式”,重建了地方党委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闯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互融互促的创新之路,开创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兴党建”的新格局,彰显了中国执政党强大的生命力,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新篇章。
  
  白水宛城展新姿,赵河两岸旗高扬……
  
  
  
  >>>群众路线
  
  执政党长治久安跨越发展的命运抉择
  
  
  
  社旗之变是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南阳市委的引领下开始的。
  
  2013年4月22日,已担任4年南阳市市长的穆为民接过了南阳市委书记的重担。让这位学者风范、思想深邃、勤奋务实、以清正廉洁颇具开拓能力著称的主政者的心头又平添了几分压力。
  
  南阳自古就是中原重镇,秦统一六国后,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使南阳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东汉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蠡等一批历史名人也出自这方热土之上,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激扬之作。进入新时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即将竣工通水投用,南阳既肩负着服务好南水北调,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又肩负着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确保一千多万南阳人民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担当。所有这些,怎能不让敢于担当的穆为民和南阳市委、市政府的主政者们增添紧迫感与危机感呢?
  
  在深夜伏案批阅文件的办公室,在机声隆隆的车间里,在移民迁安的日日夜夜里,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上,夙夜在公、殚精竭虑的穆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一个相同的问题:站在新的起点,南阳究竟该如何发展?该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穆为民和新一届南阳市委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南阳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阳是生态富集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是生态。南阳既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又要保粮食、保生态、保水质;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调结构促转型,必须在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上寻求出路,必须在绿色发展和加快发展上找到结合点。
  
  市委书记穆为民、市长程志明及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与奋斗目标是: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统揽,突出抓好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区、环境建设四个重点,深入实施项目、创新、服务、品牌四个带动,狠抓班子、作风、稳定三个关键,奋力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加快转型跨越绿色崛起……
  
  动迁16.2万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带领南阳广大干部群众,创造过世界移民史奇迹的穆为民深知,要完成上述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的“一改双优”活动。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是实现转型跨越的有力抓手,是促进绿色崛起的强劲动力!
  
  这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啊!
  
  那么,社旗当如何作为呢?如何将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落实到社旗的实际工作中?这正是社旗县委书记张明体一遍又一遍所思考的命题。牢记“官德”,执政为民,务实重干,开拓创新,面对社旗资源禀赋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的县情,张明体和县长余广东提出了以“争先晋位,跨越发展”为基调,以打造产业社旗、都市社旗、文化社旗、生态社旗“四个社旗”为定位,以产业集聚区、县城新区、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先导区“四区”建设为载体,奋力实现“打造新社旗,再铸新辉煌”的奋斗目标。
  
  可是,有谁会知晓,要形成以社旗速度、社旗环境、社旗质量、社旗形象为内涵的“社旗品牌”,社旗的广大干部群众要经历怎样动人心魄的拼搏?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执政党长治久安跨越发展的命运抉择!
  
  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把改天换地的生产力从大地深处召唤出来,让鲜艳夺目的党的群众路线旗帜在社旗大地上高高飘扬,一场史无前例的走群众路线的基层党建“机制革命”正在赵河两岸悄然兴起……
  
  
  
  >>>“三加模式”
  
  基层党建走群众路线的“机制革命”
  
  
  
  探索新机制,创造新活力。这句发自心底的呼唤让1972年出生的正县级社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振中寝食难安。这位有着组工干部应树立“干净、干事、干练”形象理念的年轻的组织部长曾有过两年半的援疆工作经历,练就了信念坚定,忠诚担当,勤政务实,团结干事,善于驾驭全局的工作作风。2008年7月入疆后,正值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他主动提出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参与维稳,磨练了意志,经受了考验;主管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他,为当地百姓争取县医院建设标准化项目,锲而不舍、不畏辛劳,十余次亲自到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跑项目并取得成功,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扶持资金2062万元,新建1万平方米的病房大楼、医技大楼,彻底改变了医院硬件设施。同时,他亲自协调南阳市医疗条件最好的几家医院派出9名专家赴新和县开展医疗援助,成为新和县各族人民的健康“保护神”;为发展地方经济,他历尽千辛万苦招引内地企业入驻新疆,建起一座总投资3000万元的彩印包装厂,成为当地为民办实事的楷模。由于业绩突出,在提拔为正县级干部的同时被阿克苏行署荣记三等功并授予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如今,探索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机制与新模式,就成为历史赋予他的新挑战与新使命。
  
  怎样才能实现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联动互动?怎样才能理顺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如何才能整合农村生产中的各种资源要素?如何才能找到转型期农村经济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杨振中不停地苦苦思索着。
  
  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发轫于农村,而农村改革的起点在安徽凤阳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这一年12月的一个夜晚,小岗人为吃饱肚子而终于采取了分田到户土地承包的“大胆”行动,在一张字据上按下了充满悲壮意味的18个鲜红的手印。而这18位农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立下的契约成为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书。
  
  30多年后,社旗县桥头镇党委书记李德新也没想到,他发起的一个行动,竟成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一场“机制革命”的开端。1969年出生的李德新,1988年入党,在辽宁朝阳当过兵,从2003年4月起任桥头镇镇长,2010年4月任桥头镇党委书记。进入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前过度的收费罚款使干群矛盾尖锐,后来国家免除农业税,面对深化改革的诸多问题,李德新为此痛苦彷徨,在苦闷中找寻指路明灯。在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为什么疏远了?群众心里想什么?基层党组织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了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在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探索之后,终于有了突破口,桥头镇小河流村农民自发种植的反季节大棚蔬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卖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为此,小河流村33户农民率先成立蔬菜协会,并投票推选45岁的党支部副书记张建青为会长。张建青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外出聘请技术专家。他乘坐长途汽车,一路颠簸,一路打听,住10元一晚的小旅店,夜晚汗流浃背,几上郑州,终于请来郑州蔬菜研究所专家吴小波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一年春节,天降大雪,天寒地冻,李德新与张建青顶风冒雪深夜赶到现场为菜农防护大棚。李德新还利用战友关系在东北为菜农引进蔬菜良种,并多次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品认证。镇政府在网上向全国发布蔬菜销售信息,广州、深圳、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大型超市打电话给李德新和张建青联系购买蔬菜,通过协会组织收购销售,全村382个大棚,当年卖出400多万公斤!李德新与张建青发现,镇党委与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正在发生变化,农民跟他们讲话的眼里还常常泛着泪光。李德新怦然心动:何不把这种密切联系群众,使基层党组织由“号召型”走入“融入型”、“服务型”的“支部加协会”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向上级汇报在全县推广。
  
  “支部加协会”一露面便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苗店镇三粉加工历史悠久却一度陷入困境,石塔寺村党支部召开会议,成立三粉加工协会,由51岁的党支部副书记郭炳中担任会长,积极协调资金、项目、技术,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脱毒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发展三粉加工企业16家,为1500余人安排就业岗位,直接为农民增收1200万元以上。
  
  城郊乡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亚,2009年5月成立了城郊乡生猪养殖协会,在乡党委书记李铁成的协调支持下,为300个协会会员贫困户提供了1200头优良种猪,协会养殖户的生猪由协会统购统销到襄樊、武汉等地,养猪协会成功带动了城郊乡其他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李铁成及乡党委的促进下,全乡共成立无公害蔬菜协会、养殖协会、良种培育基地等协会组织10个,发展会员500名,带动1000余农户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及家庭手工业,已培育1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大户5家,生猪养殖场近300个,黄牛养殖场6个,养殖自然村8个,大牲畜存栏万余头,畜牧年产值可达1.8亿元……
  
  朱集镇袁老庄村党支部依托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壮大产业,凝聚党心民心,把党支部建成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袁文保牵头成立烟叶协会,建成800亩烟菜轮作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12个村烟菜轮作致富。
  
  成立一个协会,推广一套技术,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有什么能比得到群众的拥护更令人欣慰呢?
  
  
  
  >>>血脉相融
  
  基层党建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
  
  
  
  找回威信,重塑形象,模范先锋,血脉相融,一个个党员加农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社旗大地传扬。
  
  晋庄镇建立“党员加农户”工作机制,完善党员的联系帮扶责任制。镇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实现从“指导员”、“评论员”到“战斗员”、“服务员”的角色转变,带头兴办各类“种、养、加”致富项目,给农民做示范、供技术、引路子,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现年49岁的共产党员王义修,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兔大王”。“自己富不算富,乡邻致富靠党员来帮助。”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证明了群众致富的渴求和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王义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陈建龙村的周同全,盲目从外地购进长毛兔300只尝试进行养殖却出现病情,一下子损失了3万多元,王义修主动上门传授防疫技术,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王义修的帮助下,周同全獭兔总存栏达1500只,年效益10万余元。晋庄村年近六旬的老汉王运修,老伴身体多病还要供养两个孩子,生活陷入绝境。王义修伸出援助之手,承诺为他建造兔舍,提供种兔,待资金周转开后归还费用。王运修感动得老泪纵横,当年养殖长毛兔300余只,净收入超万元。2012年7月,在镇党委书记李景元的支持下,“仪达兔业”成立了党支部,使26名党员有了“家”。
  
  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是为群众献血,而王义修则是为老百姓造血!
  
  桥头镇马蹬村村民邰景伟,擅长仿真花制作,得知邰景伟有这个愿望但资金不足时,党支部书记马国强从自家拿出5万元支持邰景伟实现梦想,并亲自协调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如今的“朵朵花业”是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仿真花制作销售企业,为周围的移民和当地村民带来就业机会,辐射周围村镇数百户人家致富。
  
  2007年,唐庄乡前庄村党支部书记闪道广带头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奶牛养殖户已达68家。奶牛养殖户年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民闪道贵家两个孩子上学,家境困难。闪道广为他担保贷款8万元,帮他购买奶牛,并让其加入养殖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闪道贵家奶牛养殖数量已达23头,年收入十万多元。闪道广还为十多户困难家庭担保贷款额度达300万元。
  
  太和镇闫店岗村一度成为太和镇有名的后进村,群众上访告状不断。46岁的唐林山任支书后,发动党员带头致富,使闫店岗成为由后进村转化为先进村的典型。有这样一张党员模范先锋榜似乎可以见证闫店岗巨变的历程:唐林山带头种烟60亩,养牛30头,承包大桃10亩,帮扶村民唐成信种桃8.6亩,韩春营种桃8亩,王林海养牛15头;副书记刘春生种烟40亩,养猪40头;支部委员李卫庆种烟88亩,种桃8.5亩,带动李勇种烟65亩……
  
  1973年出生的杨文永,由朱集镇镇长转任陌陂乡党委书记。陌陂乡曾发生过群体性事件,之后每一任乡领导都把抓稳定、抓治安当做头等大事。杨文永到任后,决策将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陌陂乡的第一要务。要求全乡每个党员带3-5名农户,2013年烟叶种植面积发展4500亩,收购烟叶150万斤,林果面积发展到2500亩,“三粉”制品年产120万吨。事业凝聚人心,党群关系理顺了,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增强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带动了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陌陂乡连续三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四无”乡镇……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血脉相融事业兴,中原大地党旗红!
  
  
  
  >>>产业支撑
  
  夯实执政之基的动力之源
  
  
  
  从担任素有社旗经济命脉之称的社旗县产业集聚区指挥长那天起,杨振中就开始睡不着觉了。县委组织部长亲赴一线抓经济,是县委书记张明体、县长余广东在走群众路线创新基层党建践行“三加模式”所作出的重要决策。
  
  “产业加基地”之帆在社旗迎风起航!
  
  对经济建设有着独到理解与丰富经验的杨振中,深知社旗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少,结构单一,除赊店老酒外,基本上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实现新的突破,才能走出困境。社旗的决策者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放在“四区”首位,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财,扬全县之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马蹄声声催人急,作为产业集聚区指挥长的杨振中又怎能不寝食难安呢?
  
  转变作风,创新前行!在体制上,实行指挥长责任制,统一指挥、协调、运转、考评、奖惩,避免了多头领导、相互扯皮、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在机制上,建立了一整套从项目签约到入驻前的各项准备、施工许可证办理、建设监理、竣工验收等制度,规范约束部门和企业行为。对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出两个“零接触”,即入驻企业与职能部门零接触,入驻企业与当地群众零接触。为构建服务企业长效机制,2013年6月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8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并统一挂牌。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分包,一个对口服务单位,一个服务班子,一包到底。正是由于服务到位,效率便捷,使很多外地企业纷纷选择社旗,落户社旗。
  
  大招商带来大变化。在张明体、余广东等于招商引资第一线亲力亲为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下,赊店老酒、宛东药业、雨润禽业、北京鑫宏等一大批本地或外地著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和电子产业三大产业集聚,截至目前已入驻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已建成项目101个,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6.5亿元……
  
  宽阔笔直的区内大道、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气势壮观的现代化厂房,眼看着一座颇具高科技元素及现代工业气息的产业集聚区每天都在成长,作为产业集聚区领航人的杨振中又怎能不深感任重而道远呢?
  
  与此同时,在走群众路线的“三加模式”指引下,社旗农村又有一批产业基地应运而生。
  
  2012年10月15日,回乡创业的索明朋创办的金叶综合服务合作社注册成立,一个以烟叶种植加工服务为主,红薯、中药、牧草等生产服务及农资代购代销、农机服务等为辅的综合性服务社诞生在社旗大地上。合作社现有成员242户,服务范围覆盖社旗县5个乡镇。2013年,索明朋又投资1800万元购置现代化新型农业机械,并建立现代化气象监测站,人工降雨炮台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流转土地的全程机械化。金叶合作社以“大农业产业”为主体,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农户参与”为基本模式,努力探索“高效农业新模式”,创建“农业第一加工厂”。同时,打造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2004年6月,女大学生唐道丽回乡进行农业开发。2008年的一天,唐道丽在郝寨镇见到了镇党委书记赵向龙。赵向龙又找到张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子朝,一同走家串户做说服工作。第一批流转60亩土地交给唐道丽,第二年拓展到300亩。乡党委又协调13.6万元农业补贴资金支援她的合作社购买农机,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唐道丽的信心更足了,她以粮食种植为基础,大力发展烟叶、花生、蔬菜和食用菌生产,计划三年内土地流转达到5000亩,力争产值超千万元!
  
  2009年8月,时任李店镇镇长的陈晓鹏找到了信用社主任王松林,为镇大棚蔬菜产业争取财政贴息贷款,由陈晓鹏出面担保,王松林冒着风险为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100多户大棚农户贷款400多万元,从此拉开李店镇“产业加基地”的大幕。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遇到土地流转迁坟等困难,陈晓鹏在村里一蹲就是两个半月,昼夜入户做说服工作。陈晓鹏三顾茅庐,从南阳请回市司法局副局长郭育才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带头,村主任郭林全带头迁出家族11座老坟。在镇、村干部的努力下,共迁坟178座,流转土地570亩,修建钢骨架塑料拱棚295座。合作社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并注册了“丙玉”牌蔬菜商标,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有机蔬菜产品基地”认证,力争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
  
  饶良镇引进联华牧业,陌陂乡挂满黄金梨,明章村饲养黄牛,曹湾村鸡鸭成群……
  
  一座座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在社旗希望的田野上昂然崛起!
  
  
  
  >>>旗帜高扬
  
  走向复兴中部崛起的“幸福样板”
  
  
  
  南阳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原大地上的这个“绿色精灵”。2013年5月14日,省长谢伏瞻亲临南阳社旗调研考察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情况;2013年10月23日,省委书记郭庚茂深入南阳社旗,走企业、进车间、入农户、看项目、问进展,情鼓励,殷殷叮嘱,与南阳负责同志共同探讨发展之策。古色古香的山陕会馆、保留完整的赵河古航道、店铺林立的商业街道、座座各具特色方兴未艾的农村产业基地……当这位一心为民的省委书记看到原本是国家贫困县的社旗,如今旧貌换新颜,发展势头如此强劲时,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这是河南省委班子传承优良作风建设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河南的生动实践啊!
  
  走群众路线使南阳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着力稳增长,多数经济指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调结构,经济转型升级明显提速;着力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实施“四个支撑工程”,扩大开放“一举多效”;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着力保障“国字号”工程,水质保护得到加强;着力创新,破解诸多发展难题……
  
  市委书记穆为民对南阳的未来充满信心,打造南阳经济的“升级版”,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坚定不移地走具有南阳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化道路……
  
  南阳社旗在走群众路线推动“三加模式”中,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由“单轨运行”转变为党建与农村发展“双轨并行”,通过“支部加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的有效对接和融入;通过“党员加农户”建立党员与农户帮扶联合体;通过“产业加基地”,依靠基地兴产业,依托产业建协会,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南阳社旗走群众路线的实践又一次深刻地表明,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核心是农村发展问题。我国有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难以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党的工作没有融入农村发展中去。社旗在推进“三加模式”过程中,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有机融合和紧密结合,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旗推进“三加模式”的实践进一步揭示,新时期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融入农村发展,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能发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显著障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能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巩固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高决策者发出的何等清醒、何等睿智的政治论断啊!
  
  大美南阳,必将会成为走向复兴中原崛起的“幸福样板”。
  
  美丽社旗,必将会成为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面旗帜。
  
  回首近现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始终是根本问题。道路决定前途命运,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持一个理论体系,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一条道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号角已经吹响,旗帜高高飘扬!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