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收藏是一种缘

2013-09-25 16:32:4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摘要]  从一盏聚光灯下跑开,隐匿得不知去向,然后出现在另一盏聚光灯下。20多年来收收放放取取舍舍,不太安分的马未都总能闯荡出一些名堂。    自学成才的文盲    上世纪80年代初,马未都在《青年文学》里


  从一盏聚光灯下跑开,隐匿得不知去向,然后出现在另一盏聚光灯下。20多年来收收放放取取舍舍,不太安分的马未都总能闯荡出一些名堂。
  
  自学成才的“文盲”
  
  上世纪80年代初,马未都在《青年文学》里当编辑,自己也写过小说、报告文学。在这之前他在一家工厂当工人。
  
  马未都从小爱看书,特别是历史书,最爱看。懂得历史后,顺便对记录历史的器物也产生了兴趣。
  
  他开始收藏的时候,正是中国艺术最不值钱的动乱时期。不过在民间,市场经济的苗子总要顽强地蹿出来,形势稍有缓和后,离北京不远的天津就冒出一个自发形成的古玩市场,年轻的工人阶级成员马未都,就把抽烟的钱省下来买“四旧”。
  
  钧瓷挂屏,小偷不要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向民间收购古玩旧货了。在北京国营文物商店收购点,每天早晨没开门,外地农民已经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老瓷器在那里等着,队伍足足有一里长。当时一个清初的青花大瓶,收购价才10块钱。
  
  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在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也称钧瓷挂屏。后来马未都的家被小偷光顾了一回,他闻讯后吃了一惊,赶紧跑回家。一看,四挂屏还在,心里就踏实了。小偷偷走了电视机和音响,认为这些家电比较值钱。
  
  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而马未都收藏的是四扇屏,每片至少镶嵌四片钧瓷。现在这件挂屏陈列在观复博物馆家具馆内。就马未都那个圈子里,玩收藏时间比较长、藏品品质比较高的人,基本上是出于自身爱好,很少考虑藏品的经济价值,也不受市场起伏的影响。主要是感情起主导作用,并不指望它天天升值。
  
  官窑瓷器,十元一个
  
  马未都最爱跟人说他在文物商店里挑官窑瓷器的经历:“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老瓷器,清三代的碗,非常精美,一摞摞搁地上,任我挑,10元钱一个,现在这样的碗在拍卖会怎么也要三五万吧。”
  
  他还记得,北京南郊有个姓张的老头,专门收农民从乡下背来的各种瓷器,块儿八毛地收进来,加点钱出手,马未都在他那里买了不少东西。
  
  一个雍正的民窑盘子,直径一尺,才几十元。一把唐代的越窑执壶,100元,现在唐越窑执壶没1万元根本别谈。他有一个朋友,没钱买新家具,无奈之下选择旧货,买了一张黄花梨桌子,才几十元!现在这张桌子少说也得几十万。
  
  到了1988年,马未都的收藏初具规模了。
  
  他又玩开了古典家具,他结婚那会儿,家里全是老家具。
  
  好东西在乡下
  
  买老瓷器可以上文物商店挑去,那么买老家具呢?当初只能往农村里跑。
  
  休息天,马未都跟几个同好坐车到乡下去转悠,还带着图书资料什么的,一进村就找村长。马未都他们把照片给村长看,村长马上就说,这个谁谁家里有,我带你们去。一进门,果然摆在屋里。谈价钱,成交。当时破家具不值几个钱,农民都向往并且模仿城市里的生活,一直希望将祖上传下来的破家具换成城市里那种光鲜的组合式家具。这种“城市化”的向往给了马未都机会。
  
  当时跑农村是很辛苦的。有一回,有朋友告诉马未都,说某地有一件老家具,一起去看看。一路颠簸,开出去1小时,马未都问在什么地方?朋友说就在不远。3小时了,他问到了没有?朋友说,已经剩下一半路了。这时你再想回去,也得3小时。得,继续赶路吧。又过了3小时,朋友这才说实话,这下真的只剩一半路了。十几小时路程,到那里一看,什么都不是。
  
  这样的事他碰得多了。所以他对后辈的告诫是:搞收藏就要吃得起苦,餐风宿露,节衣缩食。一开始别指望人家扛着好东西上门来找你,你得自己找。
  
  李翰祥的最后托付
  
  因为宝贝总与玩家躲猫猫,所以玩收藏的人都相信缘分。对此马未都也深信不疑。
  
  1998年的某一天,香港电影导演李翰祥突然打电话给他:“我的那些老家具想不要了,你帮我处理了吧。”
  
  双方就约在下午4时以后见面。但因为种种原因,李翰祥到的时候是半夜12点多了。李导给了他一份清单,上面罗列了十几件有年份的硬木家具,还标了价钱。马未都扫了一眼说:“行,那咱们谈谈价钱吧。”
  
  但当时李翰祥好像很急,很快就走了。
  
  谁知,第二天晚报就登出消息:李翰祥猝死。
  
  马未都说:“他好像有预感,把十几件家具全交给我了。后来,他儿子找我,说既然父亲生前把这些东西都托付给你了,那么这些东西跟你就有缘了。我想这就是缘分吧。我也没法还价了,照单全收,几十万美元是分几次付清的。”
  
  在马未都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清代康熙紫檀螭龙三弯腿大画桌,就是李翰祥转让给他的,十足的宫廷气派,按照现在的估值,起码也得四五千万。
  
  马未都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它见证了一段人生经历,太离奇,也太有启示性了。
  
  为人鉴宝,全程录像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节目,地点是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马未都正在为收藏爱好者做鉴定,每天接待人次数百,而且是收费的……
  
  

  马未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付出劳动,就应该收费,而收费是对文化的尊重。你应该知道,一天数百人,抱着可能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排队,等我下结论,每个人都想在这里得到最后的解释。就像看病,他在别的医院看过了,病是明摆着的,就是不死心,一定要请最权威的医生看了才算数。所以在他们面前我说话都得小心,否则他就要激动啊,特别是涉及到债务什么的,弄几件假货在手里,跳楼都有可能。我这里与收藏爱好者面对面,旁边架一台摄像机,全程录像,不然,万一他激动了,跳起来碰坏了东西就不好说了。”
  
  马未都是从周围人都没有多少收藏意识的时候开始收藏的。20多年,他不但积累了可观的藏品,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当我试图求证,按胡润富豪榜及中国坊间的评判标尺,马未都的身价有几位数时,他笑笑回答:“不提钱,一提钱就俗了。咱们就谈收藏。”(沈嘉禄)③4
  
  马未都收藏的清代青花天球瓶
  
  人文·视界
  
  NYWB
  
  核心提示马未都是收藏界的一个传奇。1997年,他办起了新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2008年,他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收藏,成为带有时尚色彩的学术明星。
  
  马未都并非坐拥万贯家产后才玩起“成人的游戏”,而是凭每月菲薄的薪资超前切入,最终成为京城一大玩家。他的成功,见证了30年来中国民间收藏的勃兴与发展,并且给上千万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梦幻一般的鲜活样本。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