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是方城县王新增老太太偏就不服老,从64岁开始习文识字。如今92岁高龄的她依然勤学不辍,不仅已识得字,而且对四书五经、字谜谚语等也颇有研究,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人”。
天生好学无书可读
1914年,王新增出生于方城县清河乡后楼村一户地主家庭,父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肯让她上学。在当时,王新增最开心的事是过春节家里请人写对联,因为这是她惟一的识字机会。别人写时,她总要忙前忙后地帮人裁纸、磨墨或扯对联,借机问人家上面写了什么字,由此竟也记了不少字。
1932年,王新增嫁到了本县古庄店乡余林村温庄同为地主家庭的一户李姓人家。后来,儿女们也一天天长大,王新增终于过上相对清闲的生活。时间宽裕了,王新增心中的求知欲也陡然增强了,她要重温儿时未圆的读书梦,于是从1978年起,这位64岁的花甲老人开始了自学生涯。
年逾花甲自学成才
60多岁的年纪开始读书认字,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王新增学习的办法非常简单,一是勤奋,她每天早上4时30分就起床,背诵3个小时的诗词及经文,长年坚持,一日不隔;二是勤问,王新增用白布自制了一个简易书包,她把读不懂的书及不认识的字写在纸条上装在里面,出门时随身携带,碰到有文化的人随时求教。
20多年来,王新增掌握了不少汉字,学会了500多个字谜的猜法,通背了7部共两万多字的经书,并且熟记了数千条俚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学以致用奉献余热
王新增老人20余载执著求知,不单纯是为了填补儿时未能读书的缺憾,更主要的是想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依靠所学的知识,调和家庭矛盾。有对小两口闹矛盾,女的嫌男的挣钱少。王新增知道后,把女的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劝告她:“家有金山银山,一日不过三餐;家有广厦千间,最终皆成云烟。人只要食可果腹,衣可挡寒,家事太平足矣,除此之外,都是人间浮华,不足为念”。一席话说得夫妻俩和好如初。
依靠所学的知识,开发儿童智力。每年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恰恰是农忙季节,村里很多家长顾不上管孩子。王新增就把这些孩子叫到家里义务看护,而孩子们也很乐意呆在她身边,原因是这个老奶奶会给他们讲故事,出谜语让他们猜。
依靠所学的知识,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在天气好的时候,一到晚上,温庄村的老老少少就自发地聚集到村东头的打谷场,听王新增给他们讲从书里看来的古今中外的奇闻轶事和各种笑话。
依靠所学的知识,化解邻里纠纷。2004年冬季的一天,村里一户居民在垒院墙时,占用了与邻居共用的道边,两家为此发生争执,各自叫来十几名亲朋助阵,准备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王新增得知后,将当事双方叫到一起,一席话讲得入情入理,最终平息了事端。
让王新增老人最上心的事是教导自己的后人及身边的孩子多上学多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在她的积极引导和激励下,11个孙子、孙女及外孙中9人考上大专院校,其中3人已经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王新增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找一所老年大学好好进修一番”,她说,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