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白杨村,养在深闺盼君识

2014-04-17 10:16:43   来源:南阳晚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内乡县乍曲乡白杨村,一个位于伏牛深山的偏远小山村,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邓窑遗址是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堂山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道教胜地,石堂山碑林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21通元明清三代的碑碣,最为珍贵的是成吉思汗赐丘处机手诏碣。


普济宫旧址前的石碑
    内乡县乍曲乡白杨村,一个位于伏牛深山的偏远小山村,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邓窑遗址是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堂山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道教胜地,石堂山碑林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21通元明清三代的碑碣,最为珍贵的是成吉思汗赐丘处机手诏碣。但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发展旅游产业,让村民们富起来。
  一个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山村
  出内乡县城西行60余里,便到了乍曲乡白杨村。白杨村是一个偏远小山村,是拥有两处历史文物遗存,一处是“国保”邓窑遗址;一处是道教圣地石堂山。
  说起村子的历史,57岁的党支部书记韩有品颇为自豪。白杨村与淅川县马蹬镇、西峡县丹水镇隔山相望,登上石堂山,就可以望见烟波浩渺的丹江。这里曾经是豫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1946年7月,李先念、王震率领中原军区主力部队1.5万多人从这里向陕南挺进。
  “听村里老人说,我们村有几百年历史了,虽说这里比较贫穷,但是,村里出了许多大学生!”韩有品说,自从恢复高考之后,许多孩子的命运通过高考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高考成了大学生。尤其是近两年,村子里有两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村里吃水困难,天旱时,住在山上的几百户人家吃水都成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打一眼深井,解决吃水问题。”韩有品说,近年来,缺水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村里的发展。他期盼,解决缺水问题,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窑遗址
  一场春雨过后,绿油油的麦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踏过泛青的麦田,记者来到白杨村大窑店自然村,这里就是邓窑遗址。
  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在历史、艺术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遗址以白杨村大窑店自然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房、水沟、白杨至上庄村,在这个狭长地段上,散存着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面积达一平方千米。
  走进大窑店村西边一片麦田低头看,到处散落着碎瓷片和窑具残片,不用挪地方,一会儿就捡一堆。除了碎瓷残片,窑具中碗托、匣钵、垫饼、垫圈残片,也处处可见。一条田埂边,堆积着约十厘米高的窑具残片。顺着麦田往西行,跳下一人高的田坎,就到了前河边,乍曲乡工会主席贾玲熟门熟路找到一处出露窑址,只剩半截窑壁,窑底泥巴和麦秸淤埋得较深。前河是条自西北向南流的河,现在看去,河道很窄,河水流量不大。“历史上,这条河河面宽阔,河岸较深,它自北向南流入丹江,直达淅川,不仅为制瓷提供充沛水源,也为瓷器销售提供了便利交通条件。”贾玲说。
  文物界专家高度评价邓窑遗址。不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所出土的器物,清晰地表明了自身文化发展延续的脉络,还兼采有汝州、耀州、宜阳、新安、宝丰窑之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贾玲告诉记者,内乡窑迄今未进行“正式文物发掘”,它僻居伏牛山偏僻乡村,无基建项目光临。她希望,文物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对现存的邓窑遗址进行规划保护和文化发掘,全方位打造独具特色的邓窑文化旅游产业。
  一座历史文化深厚的道教圣地石堂山
  一条碎石小路曲折游进山坳里,山坳里散散落落数十户人家。山坳入口处有数十亩竹林,竹从成海丛碧深浓,把天光都染绿了。入山处不远即为普济宫旧址,一地石碑或立或卧,或全或残,延绵着元明清直至民国的历史。登上石堂山,立于寨顶,往西眺去,烟波浩渺的丹江波澜壮阔。
  石堂山乃中原道教胜地,是闻名遐迩的麻衣道场,因麻衣子曾在此修道而闻名。历史上有“南武当,北石堂”之说。石堂山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诸多名句碑刻和民间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源渊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传麻衣子名叫李和,生于东晋,因为修行时身披麻衣,人称麻衣子。他在28岁时到石堂山修道,在石堂洞内19年,终成正果。石堂山最盛大最重要的道教建筑普济宫已被毁坏,其遗址处现存石碑只有17块,其中元碑一块,明碑12块,其余为清或民国时存碑,这是石堂山非常重要的一批文物。
  这批文物中最重要的是一通元代碑,题作《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谒》。据当地百姓传说,丘处机带弟子们从成吉思汗行宫回归中原时,路经石堂山,曾上山在普济宫小住,为观内道士们传道讲法,还教授武艺,与此处结缘甚深。临走时,他留下成吉思汗所赐手诏作为纪念。为纪念此事,石堂山道人刊刻此手诏,立碑纪念。这通元代碑是石堂山镇山之宝。据记载,全国同类内容碑只有两通,另一通立于丘处机的家乡山东登州。听石堂山看山老人讲,早年间武当山道长曾想重金购买此碑,当地人死活不愿意才守住了它。
  “邓窑遗址、竹林滴翠、古柏迎宾、寨顶望江、碑林鉴史……”说起石堂山的美景,韩有品如数家珍。“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石堂山、邓窑遗址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发展旅游产业,让村民们都富起来。”韩有品告诉记者,他希望这些旅游资源真正有效利用起来,让乡亲们借助旅游富起来!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