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清水从土壤修复开始

2013-09-25 15:15: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摘要]  人物档案    闫虎成,淅川县毛堂乡庙沟村农民,1966年出生,现任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淅川县突出贡献奖、河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绿化奖章、河南省十大科技兴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

  人物档案
  
  闫虎成,淅川县毛堂乡庙沟村农民,1966年出生,现任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淅川县“突出贡献奖”、河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绿化奖章”、“河南省十大科技兴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兼任南阳市经济人协会副主席。目前,源科公司已成为“国家863项目”试验、实施基地,“渠首神”绿色营养复混肥获国家发明专利,有机产品基地通过法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2007年,闫虎成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中非合作大会。2013年,他再次作为中国有机农业的代表,随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并出席了第二届中俄企业经贸发展论坛。
  
  核心提示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加快实施,地处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面临着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大课题。土生土长的淅川人闫虎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绿色环保肥料,彻底解决化肥带来的污染问题,以保证农副产品安全和国人健康。为此,他先后拜访了“中国研究化肥第一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原所长闵九康等30多位国内著名肥料专家,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对比、调整、配方,研制出集有机、无机、生物、矿物质、中药材于一体的植物营养套餐——“渠首神”牌有机生物复混肥,具有“生态、绿色、优质、特效、广普”五大效果。2009年,源科公司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成功中标“国家土壤有机质补充项目”,“渠首神”牌复混肥开始在全国6省72个县陆续推广使用。短短几年间,覆盖范围已扩大到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俗话说:“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土生土长的淅川县农民企业家闫虎成,经历了2003年那次“灭顶之灾”——800多吨葛根粉抵达韩国口岸时,被检验出产品含化肥残留,一分钱没挣到,还损失了200多万元。也正是这次失败为他打开了研发有机生物肥的另一扇窗。凭着山里人的实在、淳厚和坚韧,历经数载他成功研发出“渠首神”牌有机生物复混肥,并一举中标“国家土壤有机质补充项目”,产品迅速覆盖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闫虎成的成功之路,犹如“渠首神”一般充满了戏剧性的神秘色彩。
  
  “渠首神”畅销俄罗斯
  
  今年3月26日,作为中国有机农业代表的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虎成,随同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访俄罗斯,参加了第二届中俄企业经贸发展论坛。
  
  在俄期间,俄罗斯工商会副总裁库洛奇金等俄方工商界负责人对源科生物公司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俄罗斯国际创新技术战略联盟与该公司签订了“绿色大单”:对方购买该公司6万吨的绿色环保复混肥“渠首神”,合同金额折价3.6亿元。
  
  此举拉开了“渠首神”出口国际市场的序幕。
  
  在国内,“渠首神”也同样风靡神州,湖南冰糖橙子、新疆哈密瓜、吐鲁番葡萄、陕西杨凌小麦、山东寿光苹果、西峡猕猴桃……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牌水果无一不是“渠首神”的受益者。短短几年间,“渠首神”肥料已覆盖全国市场。
  
  一组大量田间试验数字显示,使用“渠首神”后,粮食作物增产5%~10%,瓜菜作物增产10%~15%,水果类增产10%~20%,在改善苹果、梨、桃、柑橘、葡萄和香蕉等作物的品质方面效果显著,使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3%以上,酸、甜、香及口感大大提高。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不同农作物的广泛试验,“渠首神”牌绿色营养复混肥获得了广泛好评,人们纷纷称赞:“渠首神”真是神!
  
  “渠首神”也因此斩获“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农产品品牌”、“中国肥料业科技创新奖”,国家权威专家称“渠首神”为肥料界的一次革命,认为它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江河水库水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效促进有机、低碳、高效、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据悉,国家农业部组织专家组多次考察调研后认为,“渠首神”牌复混肥对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意义重大,值得大力推广。去年6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竞平视察源科公司时,对公司的发展路子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是真正的绿色环保项目。
  
  靠山吃山初成功
  
  闫虎成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山区农民家庭,四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从小就跟着大人下地干活,犁耕拉耙样样精通,被村里人称为“小能人”,备尝人生辛酸与苦难。
  
  少年老成的闫虎成干农活有板有眼,搞发展也很有经济头脑。1978年,高中毕业的闫虎成,怀着满腔热忱苦苦求索致富门路,这一熬就是2年。1980年,闫虎成终于找到了一条带领乡亲们快速致富的好路子,利用家乡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香菇产业。
  
  说干就干,他多方筹资,在全乡32个行政村一次性发展香菇2180架,无偿为乡亲们提供菌种、技术,使毛堂乡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并带动周边的西簧、寺湾、仓房、盛湾等乡镇发展香菇。
  
  但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林木资源大量消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寻找新的致富产业。
  
  黄姜是当时国家关注的重大项目。闫虎成从中看到了希望,并倾尽全部积蓄,师从南京植物研究所专家丁桎尊学习黄姜种植技术,并带领乡亲们发展黄姜产业。闫虎成除了免费提供良种、技术外,还与农户签订了高于市场价格的包销合同,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科技+农户”、“基地+农户”的成功之路,当年就回收黄姜630万斤,实现产值900多万元。到了2000年,带动全县发展黄姜10万亩,辐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当地农民纯收入的40℅来源于黄姜。
  
  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闫虎成并没有因此而满足,随后,他又看中了被誉为“亚洲人参”的葛根产业。葛根不仅药用价值大、全球需求量大,而且能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更适宜淅川发展。他毅然拿出100多万元,承包了8900亩荒山,带领乡亲们扩大发展葛根产业。
  
  “富行其德”是商圣范蠡的宝贵思想遗产,作为范蠡的家乡人,闫虎成把它尊崇为自己经商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发展稳定之后,他每年还拿出一部分钱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责任感驱使研发生态肥
  
  2003年是闫虎成终身难忘的一年。
  
  收获的季节到了,正当闫虎成满怀希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800多吨葛根粉从天津港装船运往韩国,刚抵达韩国口岸,韩方提供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产品不合格,必须在当地销毁,原因是葛根内含有化肥残留,闫虎成还为此支付了污染费用。
  
  看到200多万元的投资就要打水漂,闫虎成彻夜未眠,在国内到处寻找客源,但一谈到有化肥残留大家都拒绝接收。他索性狠下心,用链轨车把几千亩葛根全部毁掉。这次的失败让闫虎成受到沉重打击,一度天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亲朋好友都劝他重新发展食用菌产业,被他一口拒绝了,他说在哪里跌倒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
  
  就在这期间,往日与大城市的一些客户接触时,好多人抱怨用化肥和农药种出来的菜不香了、瓜不甜了的话语反复回响在他心中。一番冷静分析后,闫虎成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绿色环保肥料,彻底解决化肥带来的污染问题,以保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他隐隐觉得这可能是今后农业食品发展的大方向。
  
  但是,此话一出让大家都惊呆了,谁也不相信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能研发出高科技有机肥,都把他这话当成玩笑话。可闫虎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背起简单的行囊,开始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并没有急于发展,而是买了很多肥料研发方面的资料,埋头研究,并参加了大专学历自学考试。
  
  就在这时,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移民工作也在当地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闫虎成深知水质的好坏事关北京等地1亿多人民的吃水大问题。长期以来,库区群众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地上有不少化肥遗留成分,随着雨水冲刷流入河里,造成了氮、磷超标,给水质带来了巨大威胁,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是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为北京、天津等受水区人民送上一江纯净甘甜的丹江水,是水源地人民的使命和责任,想到此,闫虎成深感研制一种无污染的有机肥替代传统肥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闫虎成注册了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科研团队,分工协作,走南访北,四处拜师,先后拜访了国家工程院院士刘更另、农科院土肥研究所所长闵九康等30多位国内著名肥料专家,进行了上千次的反复试验、对比、调整、配方,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试验基地。
  
  “面源污染主要是因为施用化肥,传统化肥主要成分是氮、磷、钾,吸收率很低,最高能到34%,其余一小部分挥发了,剩下的都存留在地表,雨水一冲刷全都流进了河里,水质就这么污染了。”闫虎成说。
  
  “我们把传统肥料中氮磷钾45%比例降到了15%,加入16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和中药,把‘快餐’变成‘营养套餐’,虽然氮磷钾的使用减少了,但全部吸收了一样保证营养,用原来1/3的化肥使用量就能得到一样的产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杜绝化肥污染。”闫虎成对自己发明的“营养套餐”充满信心。
  
  为省吃俭用,每次到南阳试验,他总是自带干粮,在地里忙碌一天后,夜里再晚也要赶回去,从不住宾馆。到外地出差,他总是找最便宜的旅馆住,把省下来的钱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渠首神”牌有机生物复混肥终于问世,并申请了3项自主研发专利,制定企业标准1项,拥有自主研发发明专利3项,注册商标16个,生物有机肥和有机小麦被国家确定为“863”项目实施基地。
  
  做肥料就是“种粮食”
  
  “做肥料就是‘种粮食’,做肥料靠的是精心,做的是良心。”这是闫虎成的座右铭。
  
  在“营养植物,健康人生”理念的指导下,闫虎成的有机肥得到了企业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不断被全国各地大型种植企业认可,中科院研究员、微生物专家杨爱民称赞该产品非常有特色,能够改善土壤、不污染环境、无毒副作用,和普通化肥的最大区别就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品质大大提高,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肥料。
  
  2006年4月,该公司建成了一条年产2万吨的有机、无机、生物、矿物质、中药材复混肥生产线,肥料生产出来后,闫虎成并没有着急在全国市场推广,而是把生产出来的几百吨肥料免费提供给生态茶园、猕猴桃、葡萄、桃、梨、草莓以及蔬菜种植基地和当地的农民,让他们亲身体验使用“渠首神”有机肥的效果,用事实来证明产品的独特功效。
  
  “渠首神”一经检验就大获好评,更增加了闫虎成的信心,2011年又投资1.4亿元新建了一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化生态园区,新增了4台现代化流水线,使源科公司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复混肥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2012年销售量近5万吨,大部分都投入了当地市场,率先在淅川大部分生态农业基地推广使用。
  
  据淅川县环保局副局长贾中富介绍,丹江库区全面推广使用“渠首神”牌复混肥后,每年减少7万~8万吨化肥施用量,而且还吸收了土壤中的残留化肥,由于这种肥料的主要原料为废弃物,每吨价格比普通化肥低400元左右,成本较低,使群众花很少的钱就达到了丰产增收的目的,实现了群众增收与水质保护的双赢。
  
  闫虎成并没有陶醉于眼前的成功,而是看得更远更高。
  
  “不但要做好肥料,还要示范发展有机农业,带动更多的人发展有机农业。”闫虎成说到做到。2012年,他承包2万亩山坡建设万亩生态园,分别种下了5000亩的生态茶,有机核桃3000余亩,有机黄金梨3000余亩,有机五彩花生6000余亩,有机紫甘薯600余亩,1000余亩竹子试验项目也已实施完成,同时,还在规划建设养鹿、养羊基地。
  
  据悉,该公司种植的有机黄金梨、有机核桃、有机五彩花生等各种农作物,还未上市就已被全国的客商预订一空,价格也一路飙升。
  
  目前,该公司正在规划建设3座2000吨的大型沼气池,在3年内还将把万亩生态园建设成一个集旅游观光、采摘、住宿餐饮、农业博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循环、生态农业园区。
  
  记者在万亩生态园区看到,山路两旁全是新栽植的翠绿毛竹和笋竹,偌大的山坡宛如披上了层层绿装,时不时还从树林里窜出来几只活泼机灵的小松鼠在追逐嬉戏。
  
  望着一望无际的万亩生态园,闫虎成对未来充满自信,他激动地说:“力争在3年内让北京人民杯子里装的是丹江水,水里泡的是源科有机茶,桌子上放的是源科有机水果,餐桌上是源科有机蔬菜、五谷杂粮和畜禽产品,让有机食品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相信,源科生物科技公司将是21世纪农业蓬勃发展的永不枯竭的鲜活动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农村、农民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在“绿色”康庄大道上走得更远!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