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玉都大舞台规划梦想
年薪40万元的玉雕设计待遇,2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6年前,在广州某外资企业工作的镇平籍美术家、玉雕大师魏杰毅然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待遇回到家乡创业。如今,魏杰自办工厂创作设计及加工玉雕精品,年收入数十万元。在中华玉都镇平县这一大舞台上,魏杰以自己的才智不断实践着自己的玉雕梦想。
1984年,高考落榜的魏杰参加了工作。工作之余,酷爱绘画的魏杰一边向名师请教学习,一边自费购买大量有关绘画方面的书籍,潜心钻研绘画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4月,魏杰被省美术家协会批准为会员,并被河南省宝玉石协会授予“玉石雕刻大师”称号。
“我生在玉雕之乡,长在玉雕之乡,这一方热土培育了我造就了我。如今,这片积淀了深厚玉文化的热土,处处充盈着活力和朝气,是我们玉乡玉雕人拓展的根基所在……”2007年秋,面对广州一家外资企业开出的40万元年薪及相关优厚条件,魏杰不为心动选择了回乡创业。随即在石佛寺镇国际玉城购置了商铺,确定了在家乡发展的路子。
面对稳定的高收入,妻子杨松云有些不解。然而,在魏杰的心里却有着自己的考量。在广州指导创作设计,虽然有着可观且稳定的收入,但毕竟自己只是一名打工者,创作思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艺术对事业的追求在不断地消磨,如果一味地继续麻痹,所有的理想与抱负都将成为空谈。况且,作为一名创作设计大师,只有回到创作氛围中去,才能汲取更深的创作精髓与营养。
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后,魏杰把商铺、创作室、加工车间融为一体,埋头玉雕精品的研究与创新中。如今,来自北京、上海、东北、云南、青海等地诚请魏杰设计创作高档玉料的客户络络不绝。面对学校、企业的授课讲学带徒邀请,魏杰从不拒绝,他先后担任南阳理工学院工艺美术系助教、新疆轻工业学校玉雕专业教师、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讲师等,公开授课300多次,培训学生2000多人次,带徒500多人,其中3名学生被评为玉雕新星,学生创作的20多件玉雕精品斩获各奖项金、银奖。8
丰富人才回归途径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中共镇平县委镇平县人民政府
镇平县深入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进一步强化人才回归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丰富招引手段,创优发展环境,全面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三个平台
丰富人才回归途径
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着眼点在回归。为此,镇平县把引导人才回归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来抓,努力构建三个平台,丰富人才回归途径。一是搭建联络平台。依托镇平在外人脉资源较多的优势,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分批逐步建立了以政、企、商、学、军等精英人才为主的镇平“家乡建设促进会”、“驻外商会”等8个。建立了人才回归全民创业联系制度。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分包一个回归企业,联系一名回归人才,联系一名在外人才。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了镇平籍在外人才信息库,统计镇平籍优秀在外人才1016人。建立了返乡创业人才信息库,统计返乡创业实体项目120多个,公益项目30个。建立了在外学生人才储备库。将镇平在外就读的研究生、博士生及国家985、211院校学生登记造册纳入储备管理,待其毕业时提前预约,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吸引其回乡工作。同时,将365滚球投注、河南镇平县招商网和镇平县人民政府网作为回归创业咨询和信息发布平台,为镇平在外各类人才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等服务,吸引镇平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三是搭建项目平台。建立了创业项目库。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京、沪、穗、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镇平务工经商人员密集地,召开座谈会、项目推介会,宣传家乡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看到家乡真情实意,在湖北做生意的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楚国霖、楚国锋兄弟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占地6000亩的莲藕种植深加工基地。
明确三项激励
增强回归创业动力
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回归是途径,重点是创业。为提高对在外人才回归创业吸引力,镇平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有关优惠扶持政策。一是政治上给荣誉。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术过硬、创业成绩突出的回归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政治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为党员,特别优秀的,任命为村党组织负责人,参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全民创业。对家乡建设贡献较大的优秀人员,推选为“一代表两委员”,赋予其参政议政的权利。二是精神上给鼓励。每年召开表彰会,对作出较大贡献的回归创业人员和支持家乡发展成绩突出的镇平籍在外人才进行隆重表彰。明确为企业或公益事业捐赠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捐资价值占公益事业投资60%以上的,允许企业以本人或其亲属的名字命名项目名称。三是政策上给扶持。新入驻县产业集聚区的回归企业建成投产后,所缴纳的部分税款由县财政列入工业发展基金,县政府按同等数额给予企业奖励;设立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公司或研发机构,县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人民币100万元、50万元的项目特别扶持奖;对国内500强企业、央企在我县投资设立地区总部的,县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特别扶持奖。看到家乡良好的投资政策,在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任副院长的镇平籍人士冀春俊教授带着国内领先的压缩机生产项目回到家乡,同南阳新奥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喜建一起成立了南阳康派森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国产重装备核心设备压缩机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
采取四项措施
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回归人才能否留得住、创成业,关键在服务、在环境。为确保回归人才、回归企业落地生根、安心发展,镇平县采取四项措施,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打造一个宽松、良好、舒心的发展环境。一是简化程序。县行政服务审批中心推行联合审批,开展“一站式”服务。各类收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执行。总投资5.32亿元的南阳微特电机公司年产200万kw高效节能电机项目原本已经在外地进行了注册,但长达半年的时间连选址都无法确定,来到镇平后,3个月办齐了所有手续,企业顺利投产。二是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向回归创业者收费、罚款或摊派财物,不得干预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回归企业参加培训、评比、考核等活动。三是强化监督。设立回归创业的热线电话和网上举报电子信箱,对严重侵犯回归创业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县优化办依法严肃查处,着力用硬手腕打造软环境、把软环境打造成硬资源。四是搞好服务。每年都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团聚的机会,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并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熟练工,确保了回归企业放心创业、静心干事。县农村信用联社为支持全民创业,大力开展“金燕快贷通福农卡”小额贷款业务,累计已授信5万多户,授信金额3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全民创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难题。
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回归项目的引进落地。鑫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杰回乡投资2.9亿元,年产200万平方米高强韧纳米微晶耐磨板项目落地,广州九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向阳回乡投资1.6亿元的镇平香江药业项目厂房施工如火如荼。如今,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已成为镇平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大量人才、资金、技术的回流,必将为镇平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8
田涛:
创业路上独占鳌头
鄢陵河,水质清冽,黄河鳖就诞生于此。康苑公司的创始人田涛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仿野生纯天然黄河鳖养殖技术,引鄢陵河纯淡水入渠,还原最生态的自然养殖环境,加之全方位的品牌化包装,使得黄河鳖顺利畅销豫、鄂、陕、川、粤等省市十余年。目前,已拥有两个养殖基地,贾宋基地占地400亩,年产黄河鳖75吨,郑州黄河滩基地占地1500亩,年产黄河鳖500吨,年繁育黄河鳖苗种600万只。
1993年,田涛从兰州军区歌舞团转业回到鄢陵河畔的老家贾宋镇桥南村,拿出10多万元积蓄,将村南头废弃的砖窑场进行了改造加工,又引入了清澈甘甜的鄢陵河水,搞起了黄河鳖养殖。田涛一方面虚心向周边早先已开始养鳖的人请教,一方面又购买了大量书籍专心学习,还从省农科院聘请了甲鱼养殖技术人员2名为幼鳖创新设计了暖气房,大大提高了鳖苗的成活率,并将上市时间提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后,田涛的甲鱼养殖获得了大丰收,效益可观,不仅赚回了本钱,还多赚了百万元。
然而,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一场特大冰冷冻雪,给康苑公司位于郑州黄河滩的1500亩养殖基地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大雪压塌了刚刚建起不久的温室大棚,价值5000多万元的幼鳖还来不及躲藏便成了自然灾害的牺牲品。大劫之后,康苑公司在市县畜牧部门的支持下,走上了养殖、销售、深加工一条龙的发展道路。经过不断发展和开拓,如今,康苑鳖业有限公司成为规模巨大的黄河鳖养殖企业和黄河鳖苗种繁育基地,年产黄河鳖200多万只,鳖苗600多万只,河甲牌黄河鳖也成为中国生态鳖第一品牌,畅销豫、鄂、陕、川、粤等省市。
富裕起来的田涛主动走村串户,给乡亲送去养殖经验,积极发动群众养鳖,并无偿为困难村民建设养殖场和提供黄河鳖幼苗。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田涛给困难户垫付鳖苗款和饲料款200多万元,资助困难户100多万元养殖仿野生黄河鳖。
2013年康苑鳖业有限公司同大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8亿元的新上康大渔业甲鱼深加工项目,总占地120亩。项目正式投产后,年可生产7500万盒甲鱼胶,9000万斤甲鱼肉冻,10万公斤甲鱼骨粉,8万公斤甲鱼油,年可实现产值2亿多元,利税3500万元。8
宋富展:勇立潮头竞雄姿
走进位于镇平县产业集聚区的镇平金润设备有限公司,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操作娴熟的技术工人、安静幽雅的办公环境、配置完善的职工活动中心……
镇平金润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自卸车液压油缸、液压支柱油缸、油田专用油缸,年产各类油缸1万余台套,是中国二汽配套产品的专业厂家。公司近年来先后获得“南阳市民营经济先进企业”、“南阳市三星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十堰二汽优秀供应商”等殊荣。荣誉背后凝结着该公司总经理宋富展的智慧和汗水。
1989年,在镇平县建材总厂工作,时年仅21岁的宋富展毅然辞去工作,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最初,宋富展在湖北十堰二汽基地做钢材贸易业务员,勤恳吃苦的他很快摸熟了业务,并抓住时机另立门户,在郑州和十堰之间搞起了无缝钢管贸易。宋富展也淘得了“第一桶金”。
随着二汽基地改革的深入,宋富展也将投资从钢材贸易转到实体项目上来,并决定在镇平大力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之际回乡创业。2011年,宋富展投资8000万元,成立镇平县金润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入驻镇平县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生产汽车油缸的专业厂家。
优质的产品质量是金润的生命。在生产线上,金润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强化自检与班检相结合,并使其制度化。在贯彻ISO9001标准过程中,制定了最终产品检验控制程序。金润油缸产品走下生产线后,必须通过出厂前的各项技术指标测试,保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要求。
完善的售后服务给金润带来了好口碑。在宋富展的带领下,该公司重合同、守信誉,打造了一流的售后服务队伍,遵守新“三包”政策,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和赞誉。
谈及企业的发展规划,宋富展踌躇满志:“要在2015年实现产值5个亿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一汽、二汽、陕汽、宇通公司、中集集团等企业联姻,实现纵深扩大式配套,到2020年力争年产各类油缸8万台(套),年改装汽车10万辆,实现销售产值20亿元,利润2亿元。”8
楚国霖:
从卖藕小贩到种莲大王
夏日里这里碧叶连天,荷花亭亭玉立,引得游人流连忘返;秋日里这里莲藕采挖机械轰轰作响,一条条白嫩饱满的藕经过机器一次性采挖冲洗可直接运往销售市场,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这里就是镇平县杨营镇楚国霖、楚国锋兄弟的莲藕种植基地。
楚国霖,镇平县杨营镇尹营村人,今年42岁。高中毕业后,楚国霖就在菜市场贩卖莲藕。2001年,楚国霖开始在湖北承包3000亩水田种植莲藕。湖北莲藕个体大、色泽粉嫩,深受消费者喜爱。楚国霖在湖北学得了一手种植莲藕的好技艺,事业更上了一层楼。
近几年,随着人工费和运输成本的提高,楚国霖有了返乡种莲的想法。但是家乡的旱地和湖北的水田不同,是否能产出品质上乘、亩产量高的莲藕。楚国霖请教科研专家,引进太空莲和鄂莲5号、7号等新品种,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结论,南阳种出的莲藕并不比湖北莲藕逊色。
2012年,楚国霖、楚国锋兄弟返乡创业,成立镇平县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种植莲藕千余亩,现莲藕已丰收,亩均产值超万元,辐射带动周边贾宋镇、马庄乡、柳泉铺镇、晁陂镇、安字营镇承包种植莲藕4000余亩,经济效益颇为可观。
楚国霖介绍说,莲全身都是宝,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各有用途。莲藕示范园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无公害速冻藕片、藕粉、藕汁、莲子、水产品等相关产品。在种植莲藕的同时,还采取莲鱼混养立体养殖,水产养殖有泥鳅、黄鳝、田鸡等,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今年,楚国霖继续扩大莲藕种植规模,沿207国道,租地长3.5公里、宽1.6公里共6000亩地种植莲藕,规划建设以莲文化为主,集科研、繁育、种植、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莲文化创意传媒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莲藕种植基地给杨营镇和周边村镇的村民也带来了收入。附近村镇的村民都愿意到莲藕养殖基地务工,平时除草施肥、管理田地,盛夏时节,采摘莲蓬,一个月有1500元~3000元的收入,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楚国霖说,只要乡亲们愿意整地种莲藕,他就提供技术,这是个赚钱的生意,自己绝不会藏着不教给大家。8
卢成旭:扎根乡土回报桑梓
卢成旭,1968年生,镇平县马庄乡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镇平县金源助剂有限公司董事长,镇平县“十大优秀青年”,县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说起自己的创业史,卢成旭微笑道:“那时家里穷,当过仓库保管、跑过销售,也干过一线生产工人,几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经验。1990年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成立了淅川鑫源精细化工厂。家乡还有不少群众打工无门致富无路,县里提供了创业优惠政策,为我们投资办厂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给了我回乡创业的信心。”2006年8月,总投资1600余万元的金源助剂有限公司成功入驻镇平县产业集聚区,卢成旭也实现了回乡创业的梦想。
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为此,他重金聘请化工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公司的技术总监,聘请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
勇于创新,迎难而上,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回归前,卢成旭的化工厂只有一种主打产品。回迁镇平二次创业后,卢成旭抓住时机增加投入,2007年投资110万元引进高科技化验设备,建成技术开发中心,陆续又开发出了多种产品。同时,公司每年都对机器进行检修维护、改造升级,以保证产品质量。金源公司自此突破了企业发展的瓶颈,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企业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年营业收入从原来的400多万元增长为2012年的3000多万元。目前,卢成旭的金源助剂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高标准生产厂房3栋,4条流水生产线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河北等地。
在生意做大的同时,卢成旭也没有忘记家乡的乡亲。全公司目前安置农村劳动力60人,下岗工人12名,退伍军人4名。创业之余,卢成旭同样关注着家乡的公益事业。2007年春节,卢成旭看到老家夹河李村的小学破败不堪,他发动自己的朋友集资,并带头捐款5万元,为孩子们盖了新校舍,配备了桌椅板凳。2008年,他带头捐款15万元给家乡修路和架桥。2009年以来,他还每年资助2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圆大学梦。近年来,卢成旭为家乡建桥修路给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50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8
王兴:打造玉文化连锁品牌明珠
走进位于镇平县城的南阳琪美真玉连锁有限公司展示大厅,一件件晶莹剔透的玉雕摆件,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翡翠饰品,让人目不暇接。谈起“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总经理王兴感慨地说:“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让一批玉雕人返乡,在中华玉都这一广阔大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王兴于上世纪90年代末离开家乡,到广州从事玉石雕刻,年收入50多万元。出于对家乡的眷恋,2003年王兴回到家乡镇平成立了兴峰玉雕工作室,由于工作室物美价廉,诚信经营,王兴很快就在玉乡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5家玉器门店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琪,美玉也,说到琪美真玉这个品牌,王兴侃侃而谈:“要想在玉器行业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关键,必须拥有自己的玉品牌。”在县玉雕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10月,王兴注册成立了南阳琪美真玉连锁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开展玉器连锁销售的公司之一,填补了南阳“玉文化产业”在连锁市场上的空白。
2008年12月,琪美真玉获得亚洲珠宝首饰联合会授予的“中华真玉连锁第一家”称号,2011年5月成功与香港泓泽御宝国际珠宝有限公司强强合作,代理了泓泽御宝这个高端翡翠、和田玉品牌在内地的招商运营。2011年玉雕节,琪美真玉作为特邀企业,进入了名牌企业展区。2012年4月,公司与济南市邮政局合作开发的玉器邮票印章礼品面市。如今,琪美真玉加盟店越来越多,玉雕工艺礼品订单更是源源不断,琪美真玉已发展为一家集设计、加工、原材料开采、连锁销售、鉴定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公司自有加工厂18家,联营工厂180多家,设计大师10余人,雕刻高级技工100余人,玉雕学校1家,营销人员40余人,全国连锁加盟店已达300多家,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直接间接带动2100多人就业。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谈及公司今后的发展,王兴表示,琪美真玉这个牌子扎根于玉乡,立足于玉乡,离不开家乡这一片浓厚的玉文化氛围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相信琪美真玉未来会更美好,玉乡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