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天津漳在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不论是在天津生活的南阳老乡,还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给她的一致评价是热情、开朗、实诚,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张实在”。
为理想,走上创业之路
张在1983年出生于社旗县晋庄镇桃园村。由于家庭条件一般,弟弟又体弱多病,父母便决定只供张在一人上学。张在暗下决心,考上大学后就不再花家里一分钱。
2000年,她考入了学费全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入学的第一年,她凭着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出众的交际能力被推选为班长。也是在这一年,张在收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当时大学新生宿舍的电话都是由学生自己装的,张在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于是,她开始自己采购、推销、安装电话机。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在辛劳中收获了干事创业的青涩体验,也让她挣到了足够的生活费。
随后的大学岁月中,张在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实现了“不再花家里一分钱”的目标。2004年,张在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河南省计生委(后与河南省卫生局合并为卫计委)。
捧上“铁饭碗”,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张在却不满足。
那年,湖南建工集团中原分公司在郑州招人,张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考试,居然从400多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仅有的一个职位。辞职,走上新岗位,张在从公务员变成了建筑工人。“她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稳稳地走向前方。”熟悉张在的同学说。
湖南建工集团的几年历练,张在如鱼得水。但她不安分的心又在蠢蠢欲动:“是时候创业了!”
2008年,她在天津成立了漳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创业。
凭执着,赢得事业成功
创业伊始的艰辛,张在至今历历在目。公司第一单生意是京津时尚广场项目,第一个拦路虎是“钱”。张在千方百计筹借资金,3个月项目顺利完成,她第一时间还了钱。刚到天津没多久,“张实在”的美誉不胫而走。
2011年7月,张在拿到了天津龙湾城的部分建筑装饰项目。施工过程中,有一个技术难题工人无法解决,张在二话不说脱下高跟鞋,爬上了还是毛坯房的六层楼楼顶给工人做技术指导。这一幕把甲方的负责人镇住了:“一个弱女子,领着几百号人做工程,还能这么拼!”他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张在已有4个月的身孕。
因为张在的努力,原定两年的工期两个月就完成了,保质又保量。
天津佛罗伦萨小镇—京津名品奥特莱斯,是国内首座纯意大利风格的大型高端名品折扣中心和休闲文化中心。了解到项目的定位和风格时,张在的心“痒”了:“这就是为我们公司量身定做的项目!”此时,投资项目的美国客商原定3天后同广东一家公司签合同,张在用了4个小时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成功打动了对方:“你们同广州公司竞争吧。”
竞标过程三个月,张在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凭着这股韧劲和拼劲,执着的张在终于拿到了这个项目。两年零四个月后项目完成,“佛罗伦萨”成为天津的地标性建筑。
北京市民政局行政大楼、河北孔雀城别墅、山东滨州新城别墅、山西宏源国际大酒店、石家庄金屋雅苑、西安光运绿景苑、武汉世纪嘉园……漳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业务一步步拓展到全国。在此期间,张在也没有忘记充实自己,相继拿到了清华、北大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用真情,回馈家乡父老
“你叔在你那儿长胖了!”去年底回到社旗老家,邻居王婶笑呵呵地对张在说。
创业伊始,张在就从社旗带出来一批老乡,随着事业的发展,从老家出来跟着张在干工程的青壮年劳力已超过了300人。“这边的伙食可好了,工资也比其他公司高一截。”老乡们对公司的待遇赞不绝口。
张在一直在努力多为老家做点事儿。去年,天津南阳商会进入筹备阶段,作为“主力队员”,她为筹备事宜奔波忙碌,并成功主持举办了天津南阳商会(筹)新春联谊会,得到了南阳老乡的盛赞。
生活中的张在,以自己的真性情积极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在天津成功组织了“百叟宴”,为老人们庆祝重阳节;参加桐柏淮源“爱心直助”活动,担负起老家两个小孩的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作为女性代表,参加第八届、九届豫商大会;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率先捐出巨资……
采访之余,张在跟记者聊起了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高一那年,她看完了原著,并深受其影响:“实实在在做人,长长久久做事,是我人生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