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市奇欧美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延东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出生于卧龙区陆营镇,从1992年只身一人到北京打拼,至今已有二十余载。从不会说普通话的农村娃,到年效益达千万元公司的董事长,白延东的创业路坎坷而又精彩。
北漂,选择创业
谈起为何要北上创业,白延东的回答很实在:“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这个行当相比,外面的世界更具诱惑。”在姊妹四个中排行老大的他,每到农忙季节,就被家人推到了“前线”,让年少的他尝尽了庄稼人的辛酸。从那时起,白延东发誓,这辈子“定要跳出农门”。
1992年,初中没上完的白延东,从左邻右舍借了150块钱,背上蛇皮袋,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除掉路费,到北京后,身上只剩下41块钱。更糟糕的是,连个睡的地方都没有。
这种情况,让白延东打起了退堂鼓,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坚持下去。于是,他白天找工作,晚上就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个桥下蜷缩一夜。一周后,他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进入了建筑工地,虽然活儿累些,但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踏实睡觉的地方。
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白延东结识了在昌平区的一家纺织厂老板。通过几次接触,为人实在、讲义气的白延东引起了老板的注意,决定让白延东到他的厂里干。从此,白延东与服装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服装厂后,他首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但一天到晚枯燥的工作,让他倍感乏味。这时,工厂的机修师进入了他的视线。他发现,当机修工不但不用每天干繁重的活,还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他当下下定决心,得学技术。
在接下来的四五个月中,他白天工作,晚上就把纺织的机器卸下来,研究机器各个零件的工作原理。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的白延东,很快就自学成才,熟练掌握了维修技术,顺利当上了机修工,工资也从开始的100多块钱涨到240块钱。
创业,历经坎坷
白延东以为在北京终于可以站住脚了。但好景不长,由于公司经营不善,不到一年就倒闭了。他再次陷入了吃不饱、睡不暖的艰难困境中。
从公司出来后,他当过机修工,开过大货车,换了三四次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只持续了一两年。究其原因,白延东说,年少气盛,个性强,看别人干活懒散,就要上前说道几句。别人都说他是多管闲事,但他就认准了给人家干活就应该实实在在,不能投机取巧的这个理儿。为这,他没少跟同事吵过架、红过脸。
2000年,白延东索性辞掉工作,自己创业。他想过创办服装厂,但由于没有资金,最终还是放弃了。烙大饼,卖水果,但没有一样成功的,卖啥都赔钱。
老天似乎在故意引导他在服装行业发展。2002年底,一位老乡想办服装厂,知道白延东有经验,想跟他合作。正值人生低谷,苦于创业没有门路的白延东当即答应下来。他从亲戚朋友家中借来10万元,加上老乡的20万元,创办了奇欧美服装有限公司,风风火火当上了老板,美好前景似乎就在眼前。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建厂房、买机械、招员工,办服装厂所需要的资金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更糟糕的是,公司苦于寻找不到客户,断了资金链,老乡实在支撑不下去,选择退出。
“那段时期封闭自我,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家人和员工。”白延东说,2003年4月,张国荣自杀,他很能理解,因为自杀的念头也在他的心中浮现过,他知道那种走投无路,身心疲惫的感觉。但想想欠人家的钱还没还,员工的工资还没有发,他决定自己扛起这个公司。
创新,终获成功
重振旗鼓,需要勇气,更需要的是创新。团体服装定制,在2003年还是个新鲜事物。在他创业失败,一群老乡劝说他时无意提起,让他第一次听说了这个领域。
团体服装定制,主要是给大型企业制作工装。可那时他在北京,根本没有接触过大型企业的人。白延东决定从零做起,以低廉价格,优秀品质取胜。
那几个月,正值非典时期,别人都是往屋里钻,而他却出门联系业务。一星期后,他联系到了一个商家,虽然不是大型企业,但总算有了合作对象。首单生意,白延东赚了100块钱,钱虽少,但他更加确定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
转机出现在2007年,当时中铁集团一个项目部想做七八套工作服,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了他。
小单生意也要高质量完成。为了那七八件衣服,他跑了四趟,客户对衣服稍微有一丝不满,他就拿回去重做。白延东认准了就算是赔钱,也要做到客户满意这个经商之道。
凭着诚实守信的性格,白延东很快被中铁集团的高层熟知,2007年底,中铁集团将全国多个项目部的工作服全部交给他的公司制作。2008年,公司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装的定制工作,两年时间他的公司效益达到一千多万元。
如今,白延东的公司已与全国4万多家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拥有员工500多名,年产量30万套。
事业越做越大的白延东,并没有忘记当初创业时的艰难。去年底,白延东凭着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性格,被老乡推选为北京卧龙创业联盟服务会长,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他深知那种异乡创业失败,举目无亲的滋味,决定举自己全力,帮助那些刚到北京创业的南阳人,带领他们共同走向致富道路。8
■专家点评
李晓霞(南阳理工学院南阳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在南阳,有无数像白延东一样,小小年纪就独自外出谋生的年轻人,全靠自己一双手在异乡打拼,心存梦想却囿于现实,把梦想埋进内心深处。苦难是一所大学,困苦中成长的人,更能够体味生活的艰辛;失败中站起来的人,更知道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没有炫目的高科技和眼花缭乱的新产业,一个再传统不过的服装行业里,白手起家的白延东成功了。他的成功为众多有创业梦想的草根青年,树立起一个可资借鉴的榜样。
创业每天面对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和失败,预想的成功在未可知的远方,这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白延东坚持了下来,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坚持是一种莫大的力量,创业就是在坚持中野蛮成长,在奋斗中守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