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崇玲在检查果苗的发芽情况
优厚收入挡不住回家的心
许崇玲因家庭贫困,中专没毕业就外出打工。经过拼博,许崇玲成为辽宁新大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副总经理,年薪近20万元,公司提供有车辆和住房。“按说钱够花了,但越往后心中越有一种渴望回家的感觉,想为家乡干点事。”许崇玲说,后来一件事让她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
“我是农民出身,种过麦,种过棉花。但老家种地都是看天吃饭,很少能达到心里预期。”许崇玲说,“后来在东北看到当地农民种树莓,种好有人收,收入有保障还没有后顾之忧。再一想到家乡,一亩地才收入几百元,就非常想让家乡乡亲也富裕起来。”
再困难也不愿亏待乡亲
2013年,许崇玲在黄台岗镇成立南阳汇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去年年底,她租了1100亩地,成立汇智生态树莓科技示范园,开始树莓种植。
“以前挣钱自己花是足够了,但投资办企业就觉得有点杯水车薪。”许崇玲说,地租金每亩1000元至1100元之间,为让乡亲们放心,她一次结清就得100多万。果苗刚种植需要灌溉,一次也要10万元左右。此外,打机井、给村子搞绿化、修路等都需要钱。
虽然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但在记者采访中,无论是村民还是员工,都没有说过许崇玲欠过谁的钱,只对许崇玲对家乡的贡献赞不绝口。许崇玲说,即使再困难她都不会亏待乡亲。
有难大家帮创业最幸福
“在困难面前,最能体现乡亲的情谊。”许崇玲说,2013年冬,树莓果苗从东北拉回来,因路上用时3天,必须赶紧种植才能保证存活。当时看着卸下来像小山一样高的果苗,许崇玲急得不行。镇领导和乡亲们知道后,立即组织人力种植。“70多万棵果苗3天就种完了,大冬天乡亲们从天蒙蒙亮开始干,一直到天黑,中午仅休息半小时,有些人手都冻伤了。”许崇玲说,后来干旱,地头需灌溉却没有电力,村里的电工一夜把1100亩地都拉上了电线,人换班机器不停,连续灌溉半个月。
“现在果苗成活率超过90%,这都是乡亲们的功劳。”许崇玲说,她要回报乡亲们。种树莓是劳动力密集产业,能带动周围很多人就业。等以后引进树莓深加工生产线,也能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