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俗称干麦穗、烂麦头,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只要小麦抽穗扬花期遇两天阴雨、大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病菌就会集中侵染,引起病害大面积流行。后期连阴雨还会加重病情发展,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一般感病田块可减产10%~20%,重者可达80%~90%。2010年和2012年我市两年大流行,给全市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赤霉病不仅导致麦穗枯黄,籽粒秕瘦,造成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含有呕吐素、赤霉烯酮等毒素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人畜危害极大。
4月中旬以来,我市各地持续出现阴雨天气,降水量60.3毫米(新野)~93.3毫米(桐柏),均显著超出大发生的2010年和2012年。气象部门预测,5月份降水量将在70毫米~140毫米,较常年略偏多,月平均气温19摄氏度~20摄氏度,未来天气对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和病害流行十分有利,加之高感品种多,菌源充足,预计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在大部麦区大流行,如控制不力,将会达到甚至超过2012年水平,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目前,我市大部分小麦已进入灌浆期,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和最关键时期,因此,各地应立即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力度,紧急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出击,开展大面积喷药预防工作,防止赤霉病暴发流行。具体防治方法:每亩用30%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弥雾机亩兑水10公斤~15公斤,喷雾器亩加水30公斤,对准小麦穗部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