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运算法则” ——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纪实

2014-03-19 14:50:05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近年来,社旗县提出了“文化社旗”的发展理念,将独特的赊店文化资源,转化成有内涵、有品位、有效益、有竞争的“文化牵引力”倾力建设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努力打造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赵河公园
赵河公园  

仿古情景表演

赊店七十二街之斜街

赊店七十二街之瓷器街

赊店特色美食街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赊店独特的古城文化。
  近年来,社旗县提出了“文化社旗”的发展理念,将独特的赊店文化资源,转化成有内涵、有品位、有效益、有竞争的“文化牵引力”倾力建设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努力打造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2010年经省发改委、省文化厅批准设立,是我省首批设立的六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也是中原唯一以明清商业文化为核心载体的示范区。2012年6月,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县委、县政府管理、组织、运营园区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
  2013年10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莅临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检查指导工作,他对社旗县打造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并勉励有关负责同志:“要充分利用社旗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品牌,认真策划研究,作出亮点,作出名气。”
  县委书记、县长余广东说:“旅游彰显文化魅力,文化则提升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与城镇建设的融合,促进了社旗县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的双赢。”
  这是社旗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运算法则”!
  新定位提升新高度
  社旗县作为“商埠古镇、秀水新城”,如何发挥文化与旅游的功能,使旅游业借文化提升魅力,文化借旅游增强活力,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已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之美,在乎景致,更在乎内涵与潜力。规划是龙头,是基础,是关键。
  “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必须以丰富的明清历史文化遗存、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县委副书记刘玉斌认为。
  赊店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商埠古镇。经过多方论证和研讨,按照古赊店因水而建、因埠而兴、因信义而繁荣的历史事实,吸纳民间因汉光武帝刘秀赊旗起兵建立东汉300年盛世帝国而御赐更名的传说,该县把赊店古城定位为“商埠古城、信义赊店”。通过模块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差异化发展、高起点推介,让赊店古城成为国内外政商精英及各界人士向往并首选的“朝拜祈福圣地,商业论坛高地,文化旅游名地”,成为全国旅游城市的新名片、新形象、新品牌,推动社旗旅游、会展、论坛、休闲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社旗县制定了赊店商埠文化示范区的近、远期目标,并编制完成了《赊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山陕会馆周边保护利用规划》、《古镇九条街道立面改造规划》、《古镇主要道路改造规划》和《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等,经过一系列规划的实施,迁出古城重点区域居民和所有公建单位,仿古改建古城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引入高端旅游机构,连接周边相关景区,拉长旅游链条,实现精细化服务,打造世界商业文化旅游胜地,国际商业文化论坛高地。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将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建成一个集旅游、度假、娱乐、商业、居住、文化、教育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泛旅游综合园区。”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赵荣霖介绍说。
  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六大产业集群分别为:建设以山陕会馆和清代一条街等为核心的商业诚信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建设以古码头和赵河古航道等为核心的水域码头影视创意产业,建设以古民俗、古手工艺作坊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产业,建设以酒吧、餐饮、住宿和购物为核心的娱乐消遣游购服务产业,建设以文化展演中心为平台的工业集聚区文化生产企业产品展演产业,建设以大乘山和湾刘水库为核心的户外山水休闲产业。
  新举措推进新发展
  有关专家指出,打造赊店古城,建设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必须创新思路,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合力推进。
  古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全面打造,重点突破;必须严格监管,注重质量。一是全力实施街景恢复工程。先后投资6000万元,对古镇核心区永庆街、瓷器街、西阁内外街等23条街道进行立面改造、管线入地、铺设青石板等改造工作。对核心区内的电业局、农业局、政府招待所及居民实施安置拆迁,累计5万平方米;整体搬迁了县一高中、一小、中医院和检察院等20多个单位,新建改建水冲公厕40个,安装路灯3000盏,硬化背街小巷60多条,并配套完善了路名牌、休闲座椅、景区路标、灯箱、仿古垃圾箱、空调罩等城市设施,初步形成风格古朴、风貌协调、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镇景观布局。二是全力实施景点恢复工程。恢复建设了瓷器博物馆、广盛镖局、刘记酒馆、戴家大院、大升玉茶馆、信义轩茶馆、厘金局、福建会馆、姜家大院、火神庙十大景点,建设了赊店文化广场和会馆广场,对21个古民居院落实施了重点改造,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布展完善、文化深厚的商业诚信文化旅游景点集群。三是全力实施古城恢复改造质量工程。在古城恢复改造过程中,县建设主管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实施全过程现场监督,严把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关、环节验收关、整改复验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合格,经得起时间和风雨的检验。
  抓着“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全面配套,完善功能。一是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保障游客吃住有保障。先后引资兴建赊店大酒店、京港国际酒店,莱邦假日酒店和电业宾馆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星级宾馆和200多家居民家庭旅馆,还建设了赊店美食城、烧烤一条街、郊区农家乐等一批特色小吃市场,保障游客住得舒适,吃得有味。二是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保障游客“行”有便利。近年来,社旗县投资1.2亿元修建了宛社快速通道,进入了南阳半小时经济圈;投资1.3亿元修建了社旗至兰南高速引线,正在积极争取周南高速及早开工,改变社旗交通落后、区域封闭的现状,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三是高品位恢复景点建设,保障游客“游”有所值。已建成的13条仿古街道、10大景点、5个广场和2个公园,基本形成旅游环线,保障了游客游得尽兴。四是大力丰富特色商品市场,保障游客“购”有所爱。已开发龙虎字画、关公像、赊店老酒、三粉制品、绿豆面条和瓷器、玉器、金器、银器、铜器、铁器、木器、竹器、陶器、泥塑、草编、布艺、古玩、字画、雕塑等旅游类工艺商品,建成了核心区10条街道专营区,基本保障了游客购有去处,买有所爱。五是大力繁荣赊店文化,保障游客“娱”有去处。以厘金局为平台的“道台巡街”和以镖局为平台的“走镖”表演,赊店文化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升玉茶馆和信义轩茶馆的茶艺表演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基本保障了游客“娱”有去处,玩得开心。
  广开渠道,多方融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近年来,社旗县先后申报了特色经济、文物修缮、管线入地等一批项目,争取国家、省、市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景区建设。目前,正在申报特色商务区、赵河水利、古航道恢复、危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用于古城基础设施的改造。县财政每年从城建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古城基础设施改善,累计投入8000万元,起到了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利用外来资金建成莱邦假日酒店、京港国际大酒店,并计划引资16亿元,恢复修建72条古街道,36条古胡同,23座古庙宇,古码头、古城墙、古城门、古航道以及景区入口等。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古镇保护开发。已引进民间资金1亿元,修建了瓷器博物馆、大升玉茶馆、信义轩茶馆等景点,建成了近百家家庭旅馆和特色餐饮店,200多家旅游商品经营者入驻核心景区。
  规范景区管理,提升景区的形象和品牌。成立赊店古城综合执法局,负责古城区域的规划、城管、文物、交通、治安等事项的执法管理。引进高端旅游机构和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制定景区管理办法,对景区和景点实施标准化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旅游收益。规范从业人员管理,着力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诚实守信、优质高效的专业旅游人才队伍。
  深入挖掘整理古镇文化,开展高端宣传推介,打响文化旅游品牌。成立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赊店商埠文化研究会等社科团体对赊店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出版了《厚重赊店》、《社旗山陕会馆》、《商埠雄魂》、《赊店商业历史文化初探》等图书。举办论坛、采风活动,高层次推介,成功举办了全国万里茶路沿线城市研讨会,形成了“赊店共识”宣言。加强与大旅游开发商、大旅行社的战略合作,积极寻求和探讨区域旅游合作,努力做好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和营销工作,多渠道宣传赊店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信息化旅游营销,利用县政府网、社旗网、中国赊店古城网等网络平台,搭建宣传营销新平台,拓展销售新领域,大力塑造赊店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努力扩大赊店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央视和一些影视公司多次走进赊店拍摄了《商埠传奇》、《水映赊店》、《镖行天下》、《铁旗商魂》、《赊店老镇》、《水旱码头》、《赊店绝艺》、《茶路上的镖师》等电视专题片和《杨家将》、《彭雪枫将军》等多部影视剧。
  新思路带来新变化
  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正承前启后,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文化、旅游与城镇深度融合建设的新篇章。
  目前,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初露峥嵘,赊店古城声名鹊起,山陕会馆附近商铺林立,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街”。“蝴蝶效应”明显,不仅带来了资金流、人流、商品流等多种商业元素的集聚,让赊店这个古老的商埠变身为财富大道,而且也彰显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带来的聚合效应,这种效应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格局。2013年,社旗县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赊店古城文化凝结着过去、联系着未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正迎来飞速发展期。赊店古城精神的内核——‘信义’的赊店商业精神,正成为全县上下‘争先晋位、跨越发展’的不竭精神力量。”余广东如是说。
  “到赊店旅游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一批批不远千里赶来的游客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每逢周末,赊店古城便会迎来旅游高潮,景区呈现游人如织、欢乐如潮的景象……
  赊店,这座千年古城,正蓄势待发,绚丽蝶变,焕发出新魅力。文以化世、文化承城、文化惠民已经成为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的亮点和常态。
  专家点评
  省委政研室社会处处长王民选: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社旗县突出“文化兴县”发展主题,既体现了以人为本、文化民生的理念,也体现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的文化自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社旗,也为文化建设传承创新提供了示范。
  社旗县在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城镇”的综合模式试验和以文化旅游为产业核心推动城镇化的实践,成为河南省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典型范例,被称为“文化产业的社旗样本”。
  “社旗样本”并不仅仅是它在推动城镇化方面的独到作用,更关键的是在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过程中,能够使当地居民增收致富、使投资者回报丰厚、让生态环境优化整合、让周边产业协同发展、让政府部门战略意图得到实施,将各方面的需求统筹兼顾,实现多方共赢。而文化旅游综合体模式下的城镇化则是实现“人文环境优秀、自然生态优异、产业发展优良、居民生活优越的全面城镇化”的绝佳途径。
         社旗文化品牌
  ●2007年6月赊店古城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9月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011年3月赊店古城被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四大旅游古镇之一
  ●2011年7月赊店古城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2年10月山陕会馆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
  ●2012年12月,赊店古城被命名为河南省首家社区(生态)博物馆
  ●2013年11月赊店古城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4年2月,社旗县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5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