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的模范 ——记方城县人大代表、鸿旺牧业总经理王付良

2015-01-22 10:22:44   来源:365滚球投注   评论:0 点击:

[摘要]在杨集乡这块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大地上,一个返乡创业青年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钦佩。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到一个为家乡畜牧业发展尽心尽责的企业家,他就是成立方城县鸿旺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付良。

  365滚球投注讯 在杨集乡这块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大地上,一个返乡创业青年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钦佩。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到一个为家乡畜牧业发展尽心尽责的企业家,他就是成立方城县鸿旺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付良。
  
  憨厚、务实,热情、诚恳,这是王付良给众多与之接触过的人最深刻的印象。
  
  勤奋好学的王付良,初中毕业考上了南阳中专,中专毕业后的他,回到了故乡-方城县杨集乡李楼,一个坐落在大山脚下的小村庄,美丽和平静的背后却是贫穷和落后。年轻人远大的抱负和现实的无奈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
  
  面对贫穷落后的窘境,经过周密的考察之后,在众多亲友的帮助和支持下,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建起了一座砖瓦窑场,以优质的产品,周到的服务,迅速打开了本乡乃至本县的建筑砖瓦市场,一时供不应求,窑厂效益越来越好。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开始控制土地并取缔黏土砖厂,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配合乡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带头拆掉了经营数年的窑体,花费数万元对占用的耕地进行了整理,恢复了耕种,又配合说服了其他窑场主停产扒窑,帮助他们另谋出路。
  
  在经营砖瓦窑场期间,王付良对行业有着清醒的认识,砖瓦窑场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路。几年的窑场经营,他已经初步积累了人脉及资本,是时候进行更长远的打算了。
  
  由于山岗地多,人均耕地少,畜牧业成为因地制宜最为适合的行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不具规模,所以养殖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
  
  确立好了方向,王付良经过缜密的考虑和考察,结合本土特征,多方咨询讨教,最终决定,打造出一个养殖业的本土品牌,从划定养殖方向到战略部署,从场址选择、场区规划到实施建设,随着设备、猪群、人才到位,力排万难之后,2007年3月,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在本乡朱庄村建起了总投资1700万元,占地110亩的现代化标准生猪繁育场——方城县鸿旺牧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服务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为中国畜牧业强盛贡献一份力量”,这是王付良此时心中的愿望,他渴望打造一个优质畜牧业的平台,一方面自己的远大理想能得以实现,再一方面能带动乡里邻里生活得到提升,为当地经济收入尽绵薄之力。
  
  随着行业形势的日趋发展,自动化生产,标准化操作,工业化管理是现代化养殖业的特征,这需要在科技和管理上投入上狠下功夫,王付良带领着鸿旺牧业的全体员工,不断学习,积极开拓,管理流程化,终于达到了现代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要求,有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公司规模逐步扩展,河坡村新成立分公司——400头原种猪场,杏山区三分厂随之拓建,原种猪场的建筑布局及结构、生产技术、用工体制都将作为公司今后发展的样板示范场按高标准施工。污水处理将采用沼气发酵废水处理及废水再利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的社会效益双丰收。原种猪场的建设,填补了我县原种猪场空缺的历史,进一步带动全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增强我县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县养猪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推动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将全部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规范生猪生产,尽快实现集约化生产,不断改善我县养殖业的落后局面,提高我县生猪的知名度,增强我县养猪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将注重生产节约和外部环境的建设,为公司最终走向品牌化企业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王付良带领团队坚实的奋斗中,鸿旺牧业实现了对外出栏商品猪由最初的每年8000头增长到每年15万头,创汇由每年2000万增长到现在的2.5亿元,真正实现了鸿旺牧业品牌的价值。
  
  在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所领导的鸿旺牧业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认可,2008年鸿旺牧业被列入“南阳市畜牧业十大重点项目”、2009年“无公害畜牧产品”及“生猪产地认可”省级申报通过,并被授予“河南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范单位”、河南电视台“立足三农先进单位”,连续几年被评为“市畜牧行业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王付良也被评为“县十大杰出青年”,当选县人大代表,并出任南阳市养猪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方城县工商联(总商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鸿旺牧业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并作为明星企业多次接待市、县领导到场参观指导工作,一致认为鸿旺牧业在县乡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巨大潜力,为县现代化的标准养殖业开创了先河。
  
  为了建立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他每年都会邀请省市县畜牧专家到场进行指导,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先后又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中牟农校、许昌农大、南阳农校等职业化专业人才建立了合作,在吸收先进人才的同时,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为了实现企业的规划蓝图,践行“推动行业进步”的使命,同时人才队伍迈向职业化、专业化,2014年与郑州鸿聚天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正式导入工业化、流程化、制度化管理体系并重组管理架构运行;与此同时与北京海蓝蓝咨询中心的合作为企业职业化培训进程向上行进了一大步。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配合政府经济发展指导工作,王付良开始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经过多方考察、商讨,他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全县的畜牧养殖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必须整合资源,使散养户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专业养殖技术不断提高,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目前,全乡乃至全县散养户的专业养殖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建设环境不科学,建设布局不合理,引种泛滥,久而久之极易出现疾病的暴发。因此,他决心要利用公司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向其它养殖厂和养殖户提供技术帮助,促使全乡、全县的生猪养殖数量和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随后在王付良的带领下,决定采取“养殖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公司的先进技术及人才优势,向周边辐射,以提供优质的二元母猪繁殖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培训,带动杨集、四里店、拐河等地区的40多个行政村、千余农户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带领分散养殖户逐步合并,走向规模化,提高养殖水平,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技术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这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同时也实现了“粮食—饲料”的转换,给农民也带来了实惠。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卖粮难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改善城乡膳食结构,提高我县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服务和未来发展规划中,他通过杂志、网络等媒体建立一个宣传平台和销售渠道,成立养殖技术专家组,为生猪养殖业提供技术保障;坚持每年举行两次畜牧养殖技术论坛,邀请省、市、县畜牧专家到公司现场指导,他的最终目标是把鸿旺牧业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饲料销售和肉食加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使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付良以其令人瞩目的业绩和无比高尚的人品,实践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体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树立了一名企业家、一名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他在经营管理好企业的同时,没有忘记一名企业家、一名人大代表服务社会的责任。2006年至今,他连续八年积极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圆梦行动”,捐款1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了缓解山岗地区交通不便的情况,2007年,他捐出5万元资金为周围村庄铺上了水泥路,2012年8月,当他得知朱庄村王楼三个村民组100多户群众饮用水受到污染,危害群众身体健康时,他毫不犹豫,自己出钱在附近合适位置打了深水井,让群众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2014年,时逢60多年不遇的河南大旱,300多户村民吃水困难,王付良为抗旱救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全力寻找水源,解决村民吃水和作物灌溉难题。采用最先进的生态农业建设理念,将猪场产生粪,经过先进的沼气生成、沼粪分离技术,沼气的使用,惠及周围400多户村民,沼液覆盖浇灌周边3000多亩田地,已经初步实现了农业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道路。
  
  如今,鸿旺牧业已经成为方城县畜牧行业及生态农业的支柱企业和领航者。
  
  未来的鸿旺,将以强有力的专业化、职业化技术人才为依托,科学严谨的技术、数据分析、工艺流程管理为重心,秉承企业“以人为本,共同创造、共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实现“打造国内一流种猪育种企业,争创客户满意度第一品牌”的企业经营目标,推动行业进步,为中国畜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公司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同时回馈社会与政府,让每一个鸿旺的同行者共同分享荣誉和辉煌。
  
  “玉出昆仑成大器,水源皖山润泽长”。我们坚信,王付良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开拓出越来越宽广的创业道路,为方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