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土地的高产经

2015-06-24 08:55:50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麦收时节,在社旗县郝寨镇沃野粮食种植合作社的麦田里,一辆辆收割机欢快地轰鸣着,社员们一边忙着把小麦装车,一边感叹:“多亏了理事长唐道丽,今年的小麦产量远超去年!”

    365滚球投注讯 麦收时节,在社旗县郝寨镇沃野粮食种植合作社的麦田里,一辆辆收割机欢快地轰鸣着,社员们一边忙着把小麦装车,一边感叹:“多亏了理事长唐道丽,今年的小麦产量远超去年!”
  
  社旗县沃野粮食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唐道丽是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80”后女大学生,曾是广东某外企月收入过万元的白领,然而为了追逐心中那个梦想,她毅然回到农村,立志要用自己的学识和干劲带动乡邻致富。
  
  “我本来就是农民,相比坐在办公室里,我更享受现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却顾不上擦把脸的唐道丽毫不后悔地说。
  
  当初远离土地的大学生,如今成了回归土地的家庭农场主,唐道丽说这是她的土地梦:“国家的‘三农’政策这么好,我应该凭借自己的力量,带领乡亲们让土地生金生银。”
  
  “合作社今年的小麦亩产达到600公斤,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该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杜学云说,“今年风调雨顺,小麦生长良好,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唐道丽对科学种田的坚持。”
  
  郝寨镇素有东大岗之称,土壤贫瘠,土层薄,土壤存不住墒,加上灌溉不便,历来都是望天收,遇到干旱天气,小麦长得还不到腿肚子高,最好的年份也就是亩产400多公斤。
  
  唐道丽深深体会到了乡亲们“多打粮食”的渴望,乡亲们也从她身上看到了科学种田能高产的希望。短短6年,她流转的土地从最初的6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800多亩,并成立了沃野粮食种植合作社和粮丰家庭农场。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以前在郝寨几乎没人用过的小麦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玉米联合播种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被推广开来,她还探索出了秸秆还田和仓储粮食的有效操作方法,为岗地防旱保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作物高产积累了宝贵经验。慢慢地,种田的老把式也开始佩服这个“黄毛丫头”,社员们更是对她信任无比,比如今年在雨水还算充足的情况下,她提出要把所有小麦都浇两遍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对的。
  
  为了防治病虫害,唐道丽和社员们积极实施“一喷三防”,4月底爆发赤霉病和锈病时,因为防治及时,没有对产量造成影响。“老人们都说锈病是迎风传10里,可是今年我们在理事长的指导下,很快就控制了扩散势头。”说起唐道丽,社员白国庆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想高产,大面积推广好品种也是关键。只要选对了种子,稳产是一定的。”唐道丽说,“小麦成熟前夕,大风造成了很多地方的小麦倒伏,我们就是因为选对了品种,所以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人努力、天帮忙,科技带来丰收粮。”唐道丽感叹道,“希望乡亲们能和我一起,享受到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红利,从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