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上,追寻抗战往事

2015-06-09 09:17:47   来源:南阳晚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进入2015年,全国多地的历史文化研究组织及个人,纷纷给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来电来函,征集这处名胜古迹与抗战有关的碑文图片、历史资料。

    365滚球投注讯  进入2015年,全国多地的历史文化研究组织及个人,纷纷给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来电来函,征集这处名胜古迹与抗战有关的碑文图片、历史资料。
  
  “卧龙岗,是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在抗战胜利70周年,梳理卧龙岗的抗战往事,是南阳人之义务,也是文化人之职责。”一封江苏来信这样写道。
  
  抗战期间,卧龙岗发生过哪些不能忘却的往事?这个6月,本报记者拜谒卧龙岗,寻找和抗战有关的记忆。
  
  一碑一文皆历史,见证血与火的记忆
  
  6月的武侯祠,满目皆苍翠,盈耳鸟语声。一群来自江西的游客,刚迈进大门,目光就被卧龙潭畔的“新唐抗战胜利碑”所吸引:“卧龙岗和抗战也有关。”“这碑的三面都是于右任题的字。”
  
  “新唐抗战胜利碑”背后,是一段硝烟弥漫的南阳抗战往事。
  
  1939年5月,日军竹村师团第三联队在新野与我抗日军民交战后,又北窜进犯唐河,在桐寨铺、桐柏县平氏及唐河县城遭到重创,被迫撤回鄂中,伤亡1000多人。我抗日官兵以殉国81人的代价,夺得大捷,史称“新唐战斗”。
  
  新唐战斗胜利后,为鼓舞南阳抗战将士之信心,河南省教育界提议在“天下第一岗”卧龙岗修建新唐抗战胜利碑,以兹永念。1940年2月,一座三米高的纪念碑在卧龙岗建成,书法家于右任为碑三面题字。
  
  走过战火,躲过动荡,纪念碑幸得保存,于沧桑巨变中见证那段血与火的记忆。游人向风景深处走去,历史从往事中起身。武侯祠野云庵旁的碑林中,另一块两米高的石碑,讲述南阳抗战的另一段英勇往事。
  
  1945年3月,日军发起“豫南会战”,驻守南阳的黄樵松部与日军展开激战。28日,卧龙岗先被日军占领,后被黄部下夺回。随后,300多名日本兵在大炮、机枪掩护下再攻卧龙岗,我抗日守军撤进武侯祠,把山门和后门堵死,登上宁远楼、半月台及廊房,用小麦布袋构筑掩体,继续作战。战至下午3时,日军推倒南花园围墙窜入祠内,用刺刀捅死一位道人和数名护军村民。战后,祠内幸存道人将30多具抗日阵亡官兵的尸体,掩埋于卧龙岗东北角的柏树林中。为祭奠这些抗日英雄,1945年11月,“陆军第68军143师429团保卫南阳战役阵亡官兵纪念碑”立于卧龙岗。
  
  血染丰碑,地埋忠骨。为了这片土地,那些曾经的不屈、奋战与牺牲,不应也不会随硝烟散去而散去。
  
  一砖一瓦总关情,铭记荣与辱的战争
  
  夏阳透过葱郁的古树,洒在灰瓦红墙的宁远楼上。一对相互搀扶的老夫妇,拄着拐杖从楼前绕到楼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来过这儿,这面墙上都是一个个弹坑,砖头缝儿里还夹有弹壳呢。”老先生拄着拐杖说。“我也见过,那是抗战时留下的,一晃70多年了。”老太太感慨。
  
  诚如这对老夫妇所言,抗战时,武侯祠主体建筑宁远楼、三顾堂多处被炸塌,多棵千年古树被炸倒,祠内数位保护抗日志士的道人遭到无情枪杀。“占领卧龙岗后,日军曾试图将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抬走,遭到祠内道人和周围群众的强烈阻挠,才未得逞。”南阳学者、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晓刚说,是民众的智慧与力量,让卧龙岗诸多历史遗存在战火中保存下来。
  
  千古胜迹遭蹂躏,国仇家恨永不忘。与武侯祠比邻而居的上岗村居民,还口口相传着与卧龙岗“抗日井”有关的那些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32年,南阳抗日军民在卧龙岗南墙边凿一井,起名“抗日井”,激励饮此井水者莫忘国耻。1945年3月,黄樵松部与日军在卧龙岗激烈交战时,“抗日井”旁曾堆满日本兵尸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口因抗战而挖的老井,还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水,造福一方乡邻。
  
  行走于武侯祠内,打满弹坑的墙壁被刷成朱红色,激励抗战的老井已被掩埋,幸免于难的《出师表》静等游客品读,飞檐斗拱的教战亭无处可觅,只剩半截的教战碑,犹如老兵伤残的臂膀,孤独地伫立于卧龙书院内……当历史的时针划过70年,看似修复的战争创伤,触摸起来依旧生疼。
  
  一诗一文显担当,书写家与国的情怀
  
  “抗战期间,这里不仅发生过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而且是有志之士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的重要阵地。”漫步于武侯祠内,张晓刚感慨万千,“所以,在南阳抗战史上,卧龙岗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938年2月9日,日军九架战机首次轰炸南阳。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著名文学家老舍是协会代表中的一员。1939年,他北上慰劳抗日军民,8月1日到达南阳,2日到卧龙岗凭吊诸葛武侯,对南阳遭受日军蹂躏发出这样的怒吼:“哪来的那半街残砖碎瓦?是什么无情的灾异叫房倒屋塌?难道这古城的静雅,也是罪孽!也是屠杀?(老舍《剑北篇·南阳》)”。
  
  拜谒名胜古迹,宣传抗日救亡,是文人志士救国的重要方式。抗战期间,书法家于右任曾为卧龙岗题下“明耻教战多难兴邦”的墨宝,鼓舞南阳人民团结起来,抵御外侮。
  
  呐喊远去,国耻难忘。
  
  夏风吹来,吹得满园古树哗哗作响。一群学生模样的游客从阵亡官兵纪念碑前走过,边走边激烈地争论着什么。这样的情景70多年前也上演过。“抗战爆发后,有志之士和青年学生常聚集卧龙岗,宣传抗日救亡。”为搜集与卧龙岗有关的抗战往事,张晓刚曾走访老道,寻访老兵,查找史料,只为还原一处名胜古迹和一段国家记忆间的历史。如今,他又将搜集的资料寄给那些写信来函的外地文化部门及个人,只为让更多人记住卧龙岗的抗战往事。
  
  采访结束走出大门时,又碰到那群江西游客,他们立于“新唐抗战胜利碑”旁留影,摁下快门的一瞬间,他们喊出口的不是“茄子”,而是“英雄安息”。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